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行业在新规指引下正加速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今年以来调整数量同比增加80% [4][6] - 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主要涉及主动权益类基金、固收类产品和FOF基金,以更精准匹配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 [7][8] - 行业正在自查自改,优化业绩比较基准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加强合规管理 [11][12] - 投资者普遍忽视业绩比较基准,行业建议加强投资者教育并优化基准选择 [15][16][18] 扎堆调基准 - 今年以来已有134只基金调整业绩比较基准,较去年同期的74只增长约80% [4][6] - 5月以来16家基金公司对26只基金产品进行了基准调整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调整最多,55只主动权益基金调整基准,部分产品将宽基指数权重调减或替换为行业风格指数 [7] - 固收类产品调整债券指数基准以更精准匹配债券资产配置 [7] - FOF类基金调整频繁,44只混合型FOF基金调整基准,反映新的资产配置需求 [8] 行业"自查自改" - 基金公司对照《方案》要求自查自改,解决基准偏离度问题并保持投资风格稳定性 [11] - 过去基准选择存在研究深度不足、管理粗放、同质化严重三大问题 [11] - 强化基准约束有利于规范投资行为、优化投资者预期管理、建立动态纠偏机制 [12] - 部分产品已抢先调整基准,多数产品等待政策细则落地后再调整 [13] 重新审视"基准线" - 投资者普遍更看重绝对回报,较少考虑业绩比较基准 [15][16] - 行业建议投资者了解基准指数的风险收益特征和历史表现以选择适配产品 [18] - 目前基准选择较同质化,主要跟踪沪深300、中证800、国债及港股指数 [18] - 行业建议丰富基准类型、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基准可投资性 [18] - 希望给基金管理人更多选择空间和决定权,鼓励发挥主观能动性 [19] - 建议投资者系统性利用业绩基准优化基金选择与配置 [20]
公募业绩基准调整潮起
经济观察报·2025-06-22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