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loudRobo发布,不“造人”的「华为」持续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
Robot猎场备忘录·2025-06-22 11:55

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25核心发布 - 华为云推出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及全面升级的盘古大模型5.5系列(含预测/多模态/自然语言/视觉/科学计算五大模型)[1] - 首次发布鸿蒙智能体框架,瞄准端侧智能体生态建设[1] - 推出具身智能平台CloudRobo,整合数据合成至安全监管的端到端能力[8] 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战略定位 - 明确"不做机器人终端"的定位,专注提供云上算力与智能支持,目标使联网本体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3] - 已与16家机器人企业签约合作(含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大族机器人等),后续扩大合作伙伴规模[3][24] - 展示实际应用场景:分光盒组装中机械臂实现90%通用能力,覆盖工业制造/汽车涂装/半导体领域[10][12] CloudRobo三大核心模型技术 - 具身多模态生成大模型:构建物理世界数字空间,训练样本生成效率提升至80%靠合成(原需上千条样本)[8] - 具身规划大模型:实现10步以上复杂任务规划,具备空间感知/环境交互理解/具身推理能力[14] - 具身执行大模型:毫米级末端控制精度,覆盖抓取/放置/理线/插装等工业场景技能[14] 华为具身智能领域布局历程 - 早期布局:2017年与爱丁堡大学/软银合作AI+机器人研发,2022年与达闼机器人签署协议[20][22] - 关键节点:2023年成立东莞极目机器(注册资本8.7亿→38.9亿),2024年设立深圳/西南创新中心[22][24][25][26] - 投资动作:2025年投资千寻智能(持股1.43%),与优必选科技达成全面合作[1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对标:特斯拉Optimus为行业标杆,英伟达专注芯片与开发生态建设[14][15] - 摩根士丹利评估:机器人大模型(VLA)为最具价值环节,华为与英伟达/谷歌被列为长期竞争力企业[15] - 国内大厂动态:腾讯/阿里/美团等通过投资入局(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自变量机器等)[17] 技术发展趋势 - 软件算法进步成为突破关键,大模型赋予机器人"大脑"已成行业共识[18][27] - 行业面临数据瓶颈挑战,规模效应成为模型提供商决胜要素[15] - R2C(Robot to Cloud)协议解决多品类/多传感器/多接口的标准化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