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热度 - 2025年1-4月已有19家企业完成港股上市,同比增长4家,募集资金213亿港元,接近去年同期3倍 [1] - 截至5月20日共有24家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合计募集资金超600亿港元,排队上市企业约150家 [1] - 消费赛道涌现"新消费三姐妹":泡泡玛特(3000亿港元)、蜜雪冰城(2000亿港元)、老铺黄金(1500亿港元) [6] 明星企业上市表现 - 布鲁可市值近400亿港元,君联资本为主要投资方,上市首日涨40% [2] - 沪上阿姨上市首日涨40%,市值超130亿港元,嘉御基金为最大机构投资方 [2] - 地平线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越疆机器人股价从18.8港元涨至60港元 [2] - 蜜雪冰城发行价202.5港元,首日涨40%,当前市值超2000亿港元 [4] - 映恩生物上市首日涨116.7%,市值近200亿港元 [4] 政策红利推动 - 港交所18C章降低市值门槛:已商业化企业从60亿降至40亿港元,未商业化企业从100亿降至80亿港元 [7] - "科企专线"新政允许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保密递表,保护商业机密 [8] - 截至4月30日有45家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 [9] 投资机构回报 - 蜂巧资本清仓泡泡玛特股份,14年投资回报达数百倍,Pre-IPO轮回报超10倍 [14][15] - 黑蚁资本同时投资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高瓴成为蜜雪冰城最大外部股东 [16] - 新鼎资本预计2025年将有7-8家被投企业赴港IPO [2] 行业选择差异 - 商业航天、光刻机等国产替代项目更适合A股,芯片设计、新能源车等全球化竞争企业倾向港股 [12] - 茶饮、餐饮及房地产企业通常更适宜选择港股上市 [13] - 消费和科技赛道头部企业受资本青睐,需足够体量维持交易活跃度 [11] 国际化战略价值 - 赴港上市可接触国际投资者、获取海外扩张资金、提升品牌影响力 [10] - A+H股上市需应对会计准则差异,需专业团队确保信息披露一致性 [10]
创投正迎来退出盛宴
母基金研究中心·2025-06-22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