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独家专访 | 二十年磨一剑!他打破PHA成本困局,携万吨级技术回国圆梦!

文章核心观点 - 宜可生物创始人林理坪博士通过使用非食用油水黄皮油作为原料,搭配专利菌种,有望将PHA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30-50%,突破传统糖基路线的成本瓶颈 [9][22][31] - PHA相比PLA/PBAT具有显著性能优势:耐热100℃、海洋降解、优良阻隔性,但当前4万+/吨的成本远高于石油基PP/PE(万元以下),制约其大规模应用 [6][7]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2024年PBAT开工率不足20%)和原料价格波动(菜籽油涨幅30%)的挑战,美国Danimer公司因此破产,显示传统路径的脆弱性 [6][7][9] - 宜可生物计划分两期建设全球首条水黄皮油基PHA万吨产线(2026年中试/2028年量产),年替代1.5万-2万吨石油基塑料 [33] 创业背景 - 林理坪博士2005年起专注PHA研发,2008年在马来西亚创立Ecopha公司,曾获国家级创新奖并与世界500强常青集团合作 [10][11][12] - 2015年Ecopha与中马企业合作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15万吨PHA产线,因不可抗力搁浅,导致中国PHA产业化延迟10年 [16][17] - 2015年后林理坪转战学术,主导成立澳大利亚生物塑料创新中心,获政府资助1600万澳元(约7500万元人民币) [17] - 2025年林理坪回国创立宜可生物,因中国具备产业化速度、成本优势和志同道合的团队,是实现PHA大规模量产的最佳选择 [19][21] 原料降本技术 - 传统糖基路线转化率≤30%,原料成本占比超50%,总成本超2万元/吨;植物油转化率可达80%以上,因碳原子占比高(75% vs 40%) [22] - 水黄皮油具备五大优势:1)成本仅为棕榈油一半 2)非食用油避免"与粮争地" 3)转化率80% 4)澳大利亚年产量15万吨且中国可种植 5)具碳汇潜力 [30][31] - 水黄皮树耐旱贫瘠,种植无需大量灌溉/化肥,可改善土壤健康,符合中国"边际土地利用"政策 [25][30] 技术储备与市场规划 - 已完成水黄皮油实验室和中试验证及万吨级工艺包设计,拥有全球首个PHA生产PCT专利 [32] - 优先开发医疗用品市场(澳洲年医疗废塑料125万吨),因产品售价高、认证周期短(9-12个月),已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完成验证 [33] - 改性PHA可实现与PP/PE"无缝切换"无需重新开模,应用包括注射器针筒、尿袋等医疗耗材 [33] - 目标替代数亿吨石油基塑料,当PHA用量达百万吨级将显著缓解塑料污染问题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