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官宣 | 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杭州启程!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07 05:02
非粮生物质论坛 | 2025论坛官宣 近年,国家已发布一系列关于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的方案,致力于打造基于大宗农作物秸秆、竹 子等非粮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体系。 非粮生物质利用产业未来 3-5年的发展 趋势?可商业化的路径?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技术团队和企业?从产业链角度和技术角度的挑战和解决 方案? 一系列问题待剖析,一系列的产业机会也正被挖掘。 DT新材料旗下 【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长期致力于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的科技服务平台,拥有 5 万多 产业上下游数据, 是行业最重要的资源和信息枢纽之一 。 DT新材料 将 联合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将于 202 5 年 1 1 月 27-29 日 在 浙江 ·杭州 举办 " 202 5 (第 五 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 NFUCon 2025 ) ",将邀约业 界上下游代表性企业与专家,探讨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材料、生物质能 (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可持续航空燃料( SAF))等重要方向,共同推动非粮生物质大规 模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01 组织机构 / NFUCon 2025 主办单位 : 宁 ...
精英计划 | 天津工生所张以恒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07 05:02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作者TIBCAS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 工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天津工业生物所新闻动态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 让上下游聚在一起, 未来食农、绿色化工、大健康、美妆个护 等产业同行❤️↓ 精英计划-人才需求 | 天津工生所、 张以恒团队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整建制从事生物制造和 工业生物技术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肩负着创新生物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生物制造重大颠覆性技 术,支撑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围绕"以可再生碳资源替代化石资源、以清洁 生物加工方式替代传统化学加工方式、以现代生物技术提升产业水平"三大战略主题,重点开展"工业 蛋白质科学与生物催化工程、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制造工程、生物系统与生物工艺工程"三个领域方 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招聘团队简介 张以恒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 所体外合成生物学中心主任,曾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终身正教授,是第一位华人荣获美国化学学 会(ACS)Daniel IC Wang(王义翘)奖(该奖每年在 ...
肆芃科技千吨级合成生物柔性生产线顺利落成,加速合成生物制造跨越式发展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07 05:02
项目进展 | 肆芃科技 【SynBioCon】 获 悉, 近日,肆芃科技在如皋(江苏南通)举办了 千吨级合成生物 柔性生产线 投产仪式 ,国投创合、本草资本、上海国投孚腾资 本、如皋科创投等股东代表及上海交通大学、如皋市及交大菡源资产等有关领导参与投产仪式。 加入→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 开发 一碳碳源,肆芃科技聚焦 大宗生物基材料单体产品 4 月 21 日,肆芃科技宣布和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达成合作,双方 将 以甲醇为原料开发大宗生物基材料单体产品 ,突破传统生物制造对 粮食碳源的依赖,并推动" 一碳生物制造 "的工业化落地。 针对此次合作,陶飞表示基于各自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的天然契合。天津工生所在低碳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储备; 肆芃一代碳源的生物基 产品正在推进商业化,二代非粮技术也已成熟并处于工程化和产业化阶段 ,随着对三代技术的布局,双方在目标一致、志同道合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旨 在共同推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点击阅读: "甲醇生物制造"大爆发?肆芃科技联手天工所攻关大宗生物基材料单体产品! 说明: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肆芃科技 。由作者 重新编写,系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 ...
深圳为合成生物产业立法!这波操作有多“硬核”?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07 05:02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 让上下游聚在一起, 未来食农、绿色化工、大健康、美妆个护 等产业同行❤️↓ 建立全链条服务支撑体系 数据统计,近3年全国新增的合成生物企业,40%集聚在深圳。以源头创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是深圳 合成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密码。《若干规定》将这一深圳实践在法规中进一步深化,明确规定, 持续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部市联动项目,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承担国家 战略科技任务。要求市科技创新部门开展专项扶持,针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 术、颠覆性技术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布局。 《若干规定》还提出 建立合成生物产业全链条服务支撑体系,为合成生物企业提供技术研究、成果 转化、产业化落地等全流程服务 。明确市发展改革、科技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和 全球政策进展 | 深圳市 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已成为一条新的"黄金赛道"。 《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 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 于8月29日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拟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是深圳在新兴产业领域立法的又一次探索,以"小切口"立法护航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实现大发 展。 ...
震元生物上虞基地正式投产!建成全国首个千吨级组氨酸生物合成产业化装置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04 09:44
公司项目进展 - 浙江震元旗下震元生物上虞产业化基地于2025年8月30日正式投产 标志着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3][5] - 项目建成全国首个千吨级组氨酸生物合成产业化装置 设计产能为组氨酸2400吨/年 左旋多巴1000吨/年 酪氨酸1000吨/年 [5][9] - 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2项 获授权12项 科技成果登记4项 并与中科院青岛所 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5][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83亿元 同比下降34.49%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626.37万元 同比增长29.27% [6][7] - 扣非净利润3011.73万元 同比下降20.32%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32.75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95.36% [7] - 总资产29.55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13.5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2% 同比上升0.62个百分点 [7] 行业政策支持 - 绍兴市将合成生物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出台政策及设立超百亿元基金构建政策引领+资本赋能支撑体系 [5] - 国家发布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方案 致力于打造基于秸秆 竹子等非粮资源的能源与材料体系 [10] - 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一批47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为浙江省仅3个入选项目之一 [5] 技术工艺创新 - 项目运用合成生物与发酵工程技术 以绿色工艺替代传统高污染 高能耗工艺 [5][6] - 开发左旋多巴绿色新工艺 L-茶氨酸正在推进新食品原料申请 [5] - 聚焦高端氨基酸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6] 战略发展规划 - 基地将搭建产业合作平台 助力实现一株菌种培育一个产业的裂变式发展 [6] - 公司坚定聚焦主责主业 加速业务拓展步伐 深化市场渗透并优化布局策略 [8] - 项目有利于提升和丰富大健康产品生产能力 推动公司在生物定向合成领域拓展 [9]
天津工生所在淀粉修饰方面取得新进展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04 09:44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 工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天津工业生物所新闻动态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 让上下游聚在一起, 未来食农、绿色化工、大健康、美妆个护 等产业同行❤️↓ SynBio团队 | 天津工生所 宗志友、孙媛霞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作者TIBCAS 说明: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公开信息 。由作者 重新编写,系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 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15356747796(微信同号)。 活动推荐 近年, 国家已发布一系列关于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的方案,致力于打造基于大宗农作物 秸秆、竹子和一碳资源等非粮资源利用的能源与材料体系。 DT新材料 联合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将于 202 5 年 1 1 月 27-29 日 在 浙江 ·杭州 举办 " 202 5 (第 五 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 NFUCon 2025 ) 作为生物质的重要组成,淀粉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后,以颗粒形式储存于种 子、块茎中的能量载体,广泛富集于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中。此外,随着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催化技 术 ...
年产1000吨, 自然堂要建一座合成生物发酵原料工厂?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04 09:44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 让上下游聚在一起, 未来食农、绿色化工、大健康、美妆个护 等产业同行❤️↓ 美丽健康 | 自然堂、极地酵母喜默因® 原料是化妆品行业的"美丽之芯",是产品竞争力的根本。 【SynBioCon】 获 悉, 8月27日, 自然堂集团 举办 自然堂第三极生物发酵原料工厂 (以下简称"自然堂发酵工厂")启用仪式,这座全面应用 第五 代智能生物发酵技术 的"硬核"工厂 正式宣告投产,标志着自然堂在自主研发核心功效原料的征程上迈出关键一步。 年产1000吨,第五代发酵科技超级工厂投产 据悉,区别于前四代技术,自然堂的第五代发酵技术,融合了 微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数据科学与AI,推动菌种构造、验证及工业化效率升级 ,尤其 在研发端和生产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计算信息学与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通过 高通量实验筛选最优菌株与工艺组合 ,不仅将原料品质的稳定性与 纯度提升至新高度,更实现了功效成分的精准富集。 工厂拥有两条平行生产线, 单批次即可实现20吨的高效产能,年产能达到1000吨 。相比传统代加工的3-5吨/批,该技术支撑下的发酵原料批产量跃 升至 10-15吨/批 ,实现了约 5倍 的大幅提升。 并 ...
日本三大化工巨头联手,成立新公司!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03 08:56
日本三大化工巨头合作成立乙烯减碳企业 - 旭化成、三井化学和三菱化学共同成立Setouchi Ethylene LLP 聚焦日本西部地区两座乙烯生产设施的减碳技术与产能优化研究 计划2030年前实现绿色转型 [2] 乙烯生产现状与减排压力 - 乙烯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 生产过程碳排放占全球工业排放1.8% [5] -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乙烯生产国 当前产能约1000万吨/年 传统工艺碳强度较欧美领先水平高出20%-30% [5] - 日本经济产业省要求2030年化工行业实现减排40% [5] - 乙烯是合成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基础树脂的核心原料 进而加工成尼龙、聚碳酸酯、聚酯等高性能工程塑料 [5] 绿色转型技术路径 - 计划将原料从传统石油资源转向生物质基原料 引入低碳燃料 优化生产框架 包括可能的产能削减 [6] - 旭化成开发木质素裂解技术 可将造纸废料等生物质转化为乙烯原料 试点数据显示生物质占比20%时碳排放降低35% 成本较传统生物乙醇路线低15% [6] 生物基乙烯技术特点 - 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如农林废弃物、能源作物和工业废弃物 通过生物转化与化学转化工艺制备 [7] - 生物质→生物乙醇→生物质乙烯路径CO2排放为0.8-1.2 kgCO2/kg产品 较石化路线减碳60% [7] - 原料成本占总成本60-70% 价格波动大 工艺能耗比石化路径高20-30% 单套装置规模小经济性差 [7] - 存在生物质预处理能耗高 发酵转化受限于工业菌种和酶制剂 分离纯化成本高 催化选择性待提高等技术瓶颈 [7] 全球企业布局动态 - Braskem是全球第六大石化公司 北美最大PP生产商 首个规模化生物基PE生产商 利用甘蔗发酵生产乙醇再脱水制乙烯 [8] - Braskem自2010年投产以来已生产超过120万吨生物基PE 2023年投资8700万美元将巴西生物基乙烯产能从20万吨/年增至26万吨/年 [8] - Braskem与泰国SC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Braskem Siam 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生物基乙醇、乙烯和聚乙烯 [9] - 陶氏化学推出全球首款生物基聚烯烃弹性体ENGAGE™ REN系列和生物基EPDM产品NORDEL™ REN 三菱化学也有相关产品 [10] - 中国石化2024年9月成功实现国内首款生物基聚烯烃产品破冰销售 首批产量2500吨 [10] - 中国对乙烯新项目实施80万吨规模准入门槛 但对生物质发展持积极鼓励态度 安徽丰原集团通过收购秸秆生产混合糖再制生物乙醇和生物基乙烯 [10] 技术路线分类 - 生物基乙烯合成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发酵、热化学转化、酶催化及微生物合成四大类 [11] - 中石化采用生物质轻油裂解制烯烃技术 三井化学从Neste购买生物基石脑油生产生物基石化产品 巴斯夫拥有乙醇脱水制乙烯技术 [11]
标准 |《生物燃料乙醇》,《生物燃料制备用秸秆糖化发酵技术规范》等两项团标发布!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02 10:48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 院有限公司、武汉睿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国投先进生 物质燃料(海伦)有限公司、北京首钢朗泽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南京工业大学、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阳师范学院、通标中恒标准化技术研究 院(北京)有限公司 。 | 标准详细信息 | | | --- |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CITS 506-2025 | | 中文标题 | 生物燃料乙醇 | | 英文标题 | Biofuel ethanol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75.160.01 燃料综合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 国民经济分类 | C254 生物质燃料加工 | | 发布日期 | 2025年08月05日 | | 实施日期 | 2025年08月05日 | | 起草人 | 张全、廖莎、李澜鹏、高慧鹏、李晓姝、杨世辉、李雪芝、田朝光、李金根、李春玲、杜长雷、岳美琪,王风、杨永富、何桥宁、王 | | | 霞、陈勇、武国庆、苗春雨、阎金龙、肖林、柯涛、赵建、刘岩、吴永利、汪贤峰、时俊伟、王艳杰、徐敬铭、包瑾、程胜楠。 | ...
郑裕国院士团队汤晓玲、柳志强教授实现L-蛋氨酸高效生物合成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02 10:48
SynBio团队 | 郑裕国院士团队汤晓玲、柳志强 L -蛋氨酸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在饲料、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高效生物合成一直是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课题组前期成 功建立起发酵-酶法合成 L-蛋氨酸 的技术路线,通过高效细胞工厂构建,发酵生产前体氧琥珀酰L-高丝氨酸(OSH),耦联O -琥珀酰- L -高丝 氨酸巯基转移酶(MetZ),实现L-蛋氨酸的合成。 但是,关键酶在高浓度底物 甲硫醇钠 环境下稳定性差,且蛋白质工程领域长期存在的"活性-稳定性权衡"问题,进一步导致其适应性改造困难。为 突破这一困境,研究团队创新性提出 "动态网络刚性化-局部柔性调控" 策略,结合共识序列分析与结构导向设计,精准锚定突变热点,实现酶活与 稳定性的协同提升。 【SynBioCon】 获 悉,近日, 郑裕国院士团队汤晓玲、柳志强教授 在 AIChE Journal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based engineering of O-succinyl-L-homoserine mercaptotransferase with improved substrate tolerance 》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