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甬江实验室苏瑞涛:微流控器件3D打印将逐渐取代软光刻
DT新材料·2025-06-23 22:33

3D打印技术进展 - 高精度3D打印技术(如双光子聚合、电流体动力喷印和计算轴向光刻)可制造特征尺寸低至100纳米的复杂结构[2] - 3D打印技术为微流控芯片制备的标准化和批量生产提供广阔前景[2] - 通过墨水的实时交联增加界面键合强度 实现贴合于目标基底的原位自动化打印[3] 微流控芯片优势 - 微流控芯片具有功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分析速度快、样本量小、批量制造、多通道分析一体化等优点[2] - 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减少材料消耗 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2] 打印方法创新 - 三种常用微流打印方法最新进展:墨水直写、立体光刻、材料喷印[2] - 新增激光直写技术被应用于微流控器件打印[2] - 多模态打印成为发展趋势 可兼顾制造效率和结构分辨率[4] 技术集成与创新 - 3D打印微流控与微传感阵列的无缝集成是完全3D打印并封装生化传感器最有前途的发展模式之一[3] - 3D打印器件设计将与人工智能等计算方法相结合 高效筛选高可打印性设计空间[5] - 探索非平衡态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应用于功能材料3D打印 推进气溶胶-低温等离子体复合打印技术开发[12]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年7月18-20日在杭州举办第四届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1][16] - 甬江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苏瑞涛将分享"功能材料与器件的3D打印"报告[1][6] - 论坛汇聚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教授及行业企业代表[13][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