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链账期问题分析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超长账期问题从整车企业向供应链层层传导,中小供应商财务压力显著 [1][2] - 动力电池厂商账期差(152天)比整车(116天)更严重,头部企业话语权突出 [4][5] - 供应链层级结构导致账期差异,市值越大的零部件企业回款能力越强 [5][6] 整车企业账期现状 - 8家乘用车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平均收款周期66天,付款周期182天,账期差116天 [2] - 17家头部车企6月表态将统一支付账期至60天内 [1] 动力电池厂商账期表现 - 8家上市动力电池厂商2024年平均收款周期103天,付款周期255天,账期差152天 [4] - 宁德时代账期差达194天(收款65天/付款259天),但亿纬锂能等厂商付款周期更长(273-283天) [5] 零部件企业分层对比 - 255家A股零部件企业平均付款周期142天,收款周期116天,账期差26天 [5] - 千亿市值企业:福耀玻璃付款81天/收款76天,潍柴动力付款194天/收款59天 [5] - 500亿+市值企业:平均付款147天/收款77天 [5] - 200亿以下企业(占比超90%):平均付款143天/收款119天 [5] - 头部零部件企业中,万丰奥威付款周期仅44天,新泉股份达211天 [6] 供应链结构影响 - 传统供应链层级(Tier1-Tier3)导致话语权分化,底层中小企业同质化严重且技术壁垒低 [2][6] - 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超30%,曾引发广汽集团"为宁德时代打工"的争议 [3] 行业改善动向 - 头部车企与零部件企业被呼吁加入"账期攻坚战",杜绝占用上游资金行为 [7]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建议头部企业带头反"内卷",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 [7]
问题更严重!电池厂账期反超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