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并购市场动态 - 高瓴、凯雷投资、信宸资本等知名机构参与星巴克中国业务反向管理层路演 估值达50-60亿美元(约350-430亿元人民币)[1][2][5] - 竞购方包括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PAG 华润集团与美团为潜在买家 交易由高盛担任财务顾问 预计持续至2026年[5] - 星巴克中国拥有超7700家门店 计划从8000家扩至20000家 公司对股权出售持灵活态度但不急于决策[3][6] 星巴克中国竞争格局 - 面临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本土品牌冲击 瑞幸门店达24097家(星巴克3倍) 年销售额已超越星巴克[8][9] - 新兴连锁品牌M Stand、Manner、库迪及新茶饮品牌跨界加剧竞争 2025Q1同店销售额下降6% 首次实施降价策略[8][9] - 1999年进入中国 曾实现每15小时开一家新店 覆盖200+城市及1000+县级市场 现需战略投资者重振增长[7][9] 跨国消费品牌本土化案例 - 麦当劳中国2017年被中信系以20.8亿美元收购后门店超6000家 目标2028年达10000家 验证本土化成功路径[11] - 红杉中国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多数股权 德弘资本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方源资本收购Tasaki等案例涌现[12][14] - 通用磨坊拟出售哈根达斯中国门店 迪卡侬考虑出售30%中国股权(估值超10亿美元) PE抄底消费资产趋势显著[14] 行业结构性变化 - 消费行业抗周期属性吸引资本 基金积极寻找并购机会 资产价格处于低位催生抄底窗口[13][14] - 跨国品牌中国业务成并购主战场 战略投资者推动门店扩张与本土化创新 行业洗牌加速[11][14][15]
星巴克中国要卖了,估值超35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