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电芯大尺寸之争:是危险还是进化?
行家说储能·2025-06-25 15:52

储能电芯技术路线之争 - 行业正经历从280Ah、314Ah到587Ah与684Ah的技术分叉,引发激烈讨论 [2] - 质疑者认为这是"数字游戏"和低水平内卷,支持者则视为突破能量密度天花板的关键路径 [2] - 两种观点本质互补,企业差异化选择蕴含产业价值 [3][4] 技术竞争本质 - 尺寸之争涉及卷绕(587Ah)和叠片(684Ah)两种工艺,均需解决材料应力、热管理等核心问题 [6] - 卷绕工艺通过极片设计优化和张力控制提升稳定性,叠片工艺探索更大容量可能性 [6] - 竞争目标是协同降本和提升系统效率,而非零和博弈 [7] 创新路径与产业实践 - 行业形成"渐进性进步+突破性储备"矩阵,卷绕工艺因稳健性受推崇,叠片需技术验证期 [9][11] - 光伏行业大尺寸硅片之争的历史表明,技术竞争可推动标准化和成本下降 [11] - 需包容多路线并行发展,适配不同场景需求 [12] 产业分工与效率 - 卷绕阵营(宁德时代、海辰储能)发挥现有产线优势降低边际成本 [14] - 叠片阵营(阳光电源)探索新工艺提供技术储备 [14] - 差异化竞争避免产线重置风险,为下游集成环节提供多样化选择 [14]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多样性是快速发展初期的必然现象,尺寸升级需材料、工艺、系统协同创新 [16] - 渐进式创新降低试错成本,差异化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16] - 市场终将验证最优解,龙头企业有序竞争推动产业进步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