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分红险市场动态 -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发布《分红保单利益演示利率上限指引》,规定港元分红保单演示利率上限6%,非港元(含美元)上限6.5%,2025年7月1日生效 [1][2] - 内地投保人赶在政策实施前集中赴港投保,部分保单预期收益率达7%,出现签单大厅爆满、需提前两周预约的现象 [2][3][6] - 有投保人以"特种兵旅行"方式赴港,单笔投保金额达100万美元,配置不同产品以满足长期资产储备和教育金需求 [3][8] 代理人业务变化 - 5月中旬至6月出现内地访客投保高峰,代理人业绩激增,部分团队签单量爆炸式增长,有客户一次性预缴100万美元保费 [6][7] - 代理人通过社交媒体宣传"7%最后上车机会",但部分从业者指出实际需持有80年以上才可能达到该收益率,存在过度炒作 [4][6] - 行业出现两极分化:部分代理人采用高压销售策略,亦有从业者建议客户理性评估需求,避免跟风投保 [7][8] 监管政策背景 - 监管机构认为部分公司通过提高演示利率恶性竞争,存在误导客户风险,实际分红实现率可能低于预期 [10][11] - 新规旨在规范市场,促使保险公司从"营销型演示"转向"真实可兑现收益逻辑",强化投资回报管理 [12][16] - 行业此前存在"收益率攀比"现象:A公司产品收益率被B公司提高0.1个百分点,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市场混乱 [11] 长期收益影响分析 - 以25万美元总保费为例,持有50年/80年/100年的预期收益差额分别为200万/2400万/6500万美元 [14] - 新规对持有50年以内的保单影响有限,某美元产品50年内预期收益率仍为6.6%,超50年部分统一按6.5%计算 [16] - 多数投保人用于教育金或养老的保单通常在20-30年内提取完毕,实际受政策影响较小 [16] 产品特性与市场趋势 - 香港分红险具备财富传承功能:支持无限次更换受保人、保单拆分,海外资产配置比例较高 [10] - 疫情后需求释放叠加内地保险利率下降,香港储蓄分红险吸引力上升,逐步超越重疾险成为内地访客首选 [10] - 产品收益结构包含保证回报和非保证回报,后者取决于保险公司投资表现,存在波动性 [8][10]
内地投保人赴港“最后冲刺”
经济观察报·2025-06-26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