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最难的一年?工商业储能下半场的反转逻辑
行家说储能·2025-06-26 19:01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工商业储能发展 - 136号文落地及江苏等多地分时电价密集调整推动电力市场化进入深水区,电价波动增加工商业储能不确定性[1] - 2024年上半年工商业储能投资热情处于低点,行业面临激烈淘汰赛向关键排位赛转变[1] - 新政驱动下储能产业需探索创新路径,包括设备厂商、融资租赁及运营方协同发展[1] 政策影响与产业价值回归 - 新政加速产业竞争,促使收益回归理性投资回报率,资本涌入导致分成下降是必然趋势[4] - 江苏分时电价政策短期冲击明显,部分项目需重新谈判或暂停,但长期看为电力市场化交易铺路[6][12] - 储能产业需从野蛮生长转向理性发展,企业需建立技术或模式创新护城河以应对竞争[4] 工商业储能痛点与破局方向 - 行业两大痛点:过度依赖政策性套利(如峰谷价差)及同质化竞争(价格厮杀与资源无序争夺)[8] - 需重新定位储能本质——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调配资源,而非单纯套利工具[8] - 破局需开拓差异化项目来源、挖掘多元收益场景(如需量管理)、抢占技术创新高地[8][13] 投资收益与动态调整策略 - 江苏1MWh储能项目新政后收入下降20%-30%,ROA从10%降至2.5%,但动态调整后回升至4.5%[13] - 新政下ROE从50%降至12%,但通过策略优化可回归24%,仍高于沪生300过去15年平均5%的回报率[14] - 资金成本下降趋势下,储能项目长期收益率仍具吸引力[14] 区域政策预判与行业展望 - 广东分时电价调整预计在2-5年内落地,南网政策推进需平衡前瞻性与稳定性[16][19][21] - 2025年或为产业成熟拐点,政策叠加效应与调整周期压缩加剧短期阵痛,但将催生细分场景与理性投资[11] - 行业需适应政策快速变化,通过AI等技术优化电力交易策略,提升全生命周期运营能力[12] 行业共识与战略方向 - 储能产业需系统化解决方案,整合光伏、储能与节能技术,实现业主、资方与电网三方共赢[6] - 设备厂商需提升产品性能(寿命、安全性)及解决方案整合能力,确保长期盈利[6] - 聚合商需具备平台、资源与算法优势,推动工商业储能资源高效配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