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股票市场对5月经济数据的边际改善反应冷淡,主要因CPI持续疲软(6月同比-0.1%)导致观望情绪浓厚[4][5][6] - 宏观经济主要矛盾为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预期偏弱,政策转向后市场对2025年通胀预期分歧显著[7][10] - 分析师对CPI预测差异大:李迅雷看跌至-0.1%,郭磊看涨至1%,张瑜中性预测0.4%-0.7%,邢自强修正预期至GDP平减指数-1%[11][15][19][38] - 内需修复受财富缩水、经济下行、预期转弱三螺旋制约,需系统性政策解决[17][37] - 外需好于预期(前5月进出口总值同比+2.5%),但中美关税不确定性仍存[28][29] 分析师观点分歧 李迅雷(悲观派) - 预测2025年CPI同比-0.1%,主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出口,传导至制造业投资和消费[11][12] - 出口或全年负增长,需通过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刺激内需[29][43] 郭磊(乐观派) - 预测CPI同比1%,基于全球补库存周期延续及国内就业/消费政策支持[14][15] - 强调低物价导致实际利率偏高,衍生债务负担加重等连锁问题[39] 张瑜(中性派) - CPI预测分两种情景:经济复苏则0.7%,否则0.4%,核心CPI企稳需就业/收入/房价改善[18][19] - 3月后转向"量比价重要"观点,因供需失衡难推动价格回暖[33][34] 邢自强(修正派) - 原预计2026年复苏,但观察到汽车价格战和互联网"百团大战2.0"后下调预期[36][38] - 指出地方政府重基建招商加剧供需缺口,社保改革滞后制约消费[37][44] 关键经济指标 - 5月经济数据:社融增速、服务消费、就业边际改善但市场反应冷淡[5] - 前5月进出口总值同比+2.5%,欧盟和东盟出口贡献显著[28] - CPI核心影响因素:猪价/油价疲软、核心商品供给过剩、房租中枢未改善[31] 政策建议 - 短期刺激(以旧换新补贴等)效果有限,需强化弱势群体社保福利[41][44] - 需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改革,重点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43][45] - 两会前后为观察政策力度与经济复苏的关键时间节点[19]
全市场都在等待再通胀
远川研究所·2025-06-26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