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格局变化 - 长期主导AI芯片市场的英伟达正面临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的强势反击,这些公司为降低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正加快自研ASIC芯片步伐 [1] - 野村证券预测谷歌2024年TPU出货量150-200万颗,亚马逊AWS ASIC出货量140-150万颗,合计接近英伟达AI GPU年出货量(500-600万颗)的一半 [2] - 业内普遍预测2025年ASIC总出货量将超过英伟达AI GPU,当前AI服务器市场中英伟达份额超80%,ASIC占比仅8%-11%但增速迅猛 [2] ASIC技术优势 - ASIC是为特定AI服务设计的专用芯片,放弃GPU通用性以提升电力效率和成本控制,在相同计算任务下可比GPU节省30%-50%的总体拥有成本(TCO) [1][3] - 谷歌TPU在单位电能下的性能达英伟达GPU的3倍,自研芯片还能规避供应链干扰确保服务与芯片供给同步 [3] - 摩根大通预计2024年全球AI ASIC市场规模达300亿美元(41万亿韩元),未来几年年均增长率超30% [4] 科技巨头动态 - 谷歌2016年率先发布TPU并广泛应用,Meta计划2024Q4推出性能对标英伟达下一代GPU的ASIC芯片"MTIA T-V1",2027年将推出功耗达170kW的"MTIA T-V2" [4][5] - Meta目标2024-2025年出货100-150万颗ASIC,但台积电CoWoS先进封装产能仅30-40万颗,面临产能瓶颈 [5] - 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加入ASIC研发战局,形成对英伟达的围剿态势 [4] 英伟达应对策略 - 英伟达开放专有NVLink通信协议,允许其他公司CPU/ASIC与其GPU集成,试图防止客户彻底脱离其生态 [6] - CUDA软件生态系统仍是英伟达核心壁垒,该平台使AI开发效率显著提升,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6] - 半导体业内人士认为科技巨头降低对英伟达依赖是AI产业成熟的必经之路,将加速AI服务创新 [6]
科技巨头,“反击”英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