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规模与结构 - 网戒学校及周边产业规模达700亿(2025年推算数据),其中网戒学校单项市场规模400亿(2017年数据) [5] - 产业链包含三大主体:网戒学校(半年收费3万)、短期训练营(21天课程5000元)、网红讲师(单场宣讲收入300万) [5][41][55] - 头部机构利润率超50%,部分接近100%,中等规模网戒学校年收入450万 [55] 核心商业模式 - 情绪驱动型销售:通过"游戏=鸦片/海洛因"等极端言论制造家长焦虑,引流至高价课程 [22][23] - 分层变现体系:免费直播课→2980元录播课→1000元线下课→39.8万"精英圈"会员 [7][15] - 军事化训练营采用"先妖魔化后拯救"话术,同一学员反复扮演网瘾少年与改造成功案例 [41] 头部KOL运营策略 - 王琨团队单平台粉丝400万,全网超千万,通过"废了"等贬损性话术建立权威感 [7][12] - 李阳转型游戏反对者,将疯狂英语业务与反游戏绑定,18万"高级合伙人"资格可获分销权 [56][58] - 短视频矩阵运营:40万粉账号提供标准化素材,2000+下线批量生产"关闭游戏"类内容 [29] 典型产品与定价 - 基础产品线:12980元"隐形链接"卧底服务(63天)、19980元督导套餐 [34] - 高端产品线:39.8万"精英圈"(承诺包办学业/事业/婚姻)、3.98万青少年成长营 [15][55] - 周边变现:9.9元日用品带货与5.9元《带货指南》支撑长尾收益 [27] 用户获取路径 - 精准流量捕获:搜索"孩子厌学"等关键词触发信息流广告,评论区"留言7"引导私域转化 [32][33] - 社群运营套路:群内安排"托儿"反复发布付款截图,制造从众效应 [34] - 线下会销设计:千人会场配合音乐/灯光/限时优惠(仅招9人)刺激冲动消费 [17][19] 行业争议点 - 训练营存在体罚/非法拘禁等行为,豫章书院案涉案人被判2年10个月 [44][51] - "隐形链接"服务被投诉实际服务时长缩水至1个月(承诺63天),且拒绝披露服务内容 [35] - 改造效果存疑:63%投诉称孩子"脾气更暴躁",部分学员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 [35][49]
骂游戏,赚大钱
36氪·2025-06-28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