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公司告别“明星时代”!下一站,“平台式”
券商中国·2025-06-30 13:18

行业规模与转型背景 - 截至2025年5月底,中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3.7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需转向平台式运营[1]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团队制管理[2] - 行业面临从"明星时代"向"平台时代"转型,需解决过度依赖个人能力、投研体系碎片化、数字化不足等五大痛点[4][6] 投研体系工业化实践 - 中欧基金通过"三化"变革(专业化分工、标准化流程、数智化平台)构建工业化投研体系,例如多资产投资流程实现"四车间流水线"运作[7] - 天弘基金TIRD平台实现投研生产流程化、交互决策平台化、关键节点智能化,解决研究断档、主观决策等问题,投研效率提升90%[8][9][11] - 富国基金构建"数据-算法-算力"智能投研体系,集成1500+因子库,量化策略研发周期缩短70%,指令时效从分钟级压缩至秒级[11] 金融科技应用案例 - AI在固收领域应用:中欧基金利率预测模型融合宏观/事件数据,舆情分析工具实时追踪政策影响,信用研究报告生成效率显著提升[12] - 大语言模型应用:富国基金通过AI自动总结53个标的的每日研报观点,信息处理效率提升90%[11] - AI定位为"认知效率放大器",解放研究员重复劳动,聚焦价值创造环节[13] 平台化发展路径 - 头部机构开发集成化IT系统,消除信息割裂,形成跨部门协同网络,例如华夏基金推出"LetfGo"一站式指数服务平台[15][16] - 一体化运营缩短决策链条:研究信号触发投资指令调整,风控同步介入,实现动态资产配置[15] - 多策略融合通过"核心+卫星"模式整合股债衍生品策略,FOF产品实时评估相关性优化权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