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周六福于6月2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每股26.7港元,两个交易日后股价涨至40港元以上,市值超过173亿港元[4] - 公司此前三次尝试A股IPO失败,此次港股上市填补了珠宝行业前五大品牌中唯一未登陆资本市场的空白[4] - 上市前公司已拥有超过4100家门店,成为拓店速度最快的国内连锁珠宝品牌商[4][17] 商业模式争议与特点 - 公司采用"重加盟、轻直营"模式,4129家门店中97%为加盟店,被行业视为"异类"[5][17] - 加盟策略灵感源自麦当劳,推出"零风险加盟"政策:首年加盟费仅2万元,总部承诺承担亏损[15] - 2022年起停掉自有工厂,全部委托代工,加盟商可从授权供应商采购产品,公司收取"产品入网费"(年费数十万元),该业务毛利超过90%[25] 品牌策略与市场定位 - 品牌命名采用"双押"策略,结合周大福和六福珠宝元素,主攻三、四线城市市场[5][11] - 定位"普惠"珠宝,目标将珠宝从奢侈品变为百姓饰品,重点开发1000-2000元价位段的K金系列产品[17][19] - 曾因商标侵权被六福珠宝和周大福起诉,2021年法院判决赔偿500万元,截至2024年仍未在香港、澳门完成商标注册[11] 创始人背景与经营理念 - 创始人李伟柱早期通过珠宝镶嵌工厂起家,2004年与兄弟李伟蓬共同创立品牌,上市前两兄弟持股93.69%[9][10] - 经营理念强调"勤劳"、"接地气",管理上推行"去精英化",要求员工称其为"老李",反对办公室等级[17][18] - 坚持每周下店与加盟商交流,曾通过蹲点调研及时调整产品线使亏损店铺扭亏为盈[19]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公司收入57.18亿元,净利润7.06亿元,规模远低于行业龙头周大福(896.56亿港元营收)[24] - 线上销售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6.1%,2024年线上收入占比40%,两项指标均居行业首位[19] - 疫情期间线上投入显著,电商渠道成为缓冲金价波动的重要阵地[1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珠宝行业前五大品牌为周大福、老凤祥、周大生、中国黄金和周六福[4] - 周大福以约7000家门店(直营为主)位居第一,2025财年营收896.5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59.16亿港元[24] - 周六福门店数量排名第四,但拓店速度最快,从零到4000家仅用约15年[4][17] 现存问题与挑战 - 加盟模式导致产品质量和价格体系混乱,不同区域单克金价差超百元,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4000条[25] - 资本市场曾对其加盟模式收入占比超80%、商标纠纷、应收账款增长等问题提出质疑[22] - 轻资产模式虽降低库存压力,但品牌管控力弱化,需解决加盟体系固有"副作用"[26]
开了4100家金店的潮汕兄弟,市值飙上170亿港元
36氪·2025-06-30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