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发布会与市场表现 - 小米YU7发布会引发流量洪峰,3分钟大定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5][6] - 订单量相当于特斯拉Model Y 2024年在华总销量的60%,资本市场反应积极,小米美股ADR暴涨10%[26][62] - 公司推出"转单机制",允许SU7未交付用户限时转YU7,以缓解产能压力[35] YU7产品竞争力分析 - YU7系列三款车型价格分别为标准版25.35万元、Pro版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均低于Model Y对应版本1-3万元[11][12] - 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激光雷达、V6s Plus超级电机等配置,性能参数Max版零百加速3.23秒,CLTC续航835km[14][18][20] - 空间表现优于Model Y和Cayenne,后排头部空间77mm vs Model Y 72mm,后排膝部空间73mm vs Model Y 63mm[22] 产能挑战与交付压力 - 当前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扩展至30万台,但仍面临年交付35万辆目标的缺口[30][32][33] - SU7初期交付周期曾达40周,YU7订单量为SU7初期的数倍,产能爬坡需时间[27][28] - 公司斥资6.35亿元购入50万平米工业地块,可能用于三期工厂建设,2026年后产能或突破60万辆[39] 安全与技术布局 - YU7采用2200MPa超高强度钢车身,超过特斯拉马氏体钢的1700MPa,配备"铠甲笼式"混合设计[46] - HAD智驾系统训练数据突破1000万Clips,搭载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Thor芯片,承诺OTA快速迭代[49][50] - 24小时耐力测试显示优秀性能:210km/h高速持续驾驶,充电30次,总里程3944公里[53] 市场竞争与品牌定位 - YU7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同时向理想、小鹏、蔚来等"家用派"发起挑战[23] - 公司强调"人车家"生态体验,实现三屏联动、语音跨屏互动、AR效果呈现等手机思维创新[23][24] - 面临小鹏G7、乐道L60等竞品扎堆上市,交付延迟可能稀释先发优势[40] 行业影响与未来挑战 - 公司从SU7试水阶段进入"主战场",需应对品牌持久战、产品稳定战及与特斯拉正面交锋[60][65] - 新能源市场从热度走向销量的最大障碍是产能,YU7交付情况将成关键指标[41] - 辅助驾驶技术部署仍落后于特斯拉FSD和小鹏XNGP,场景策略与算法演进需提升[57][58]
YU7锁单破24万,雷军的麻烦来了
36氪·2025-06-30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