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又一轮价格战的喧嚣散去,被忽视的问题是什么?
晚点Auto·2025-06-30 22:20

价格战与行业竞争 - 特斯拉中国官宣Model 3焕新版、Model Y降价,比亚迪、五菱、长安、哪吒等自主品牌跟进降价,合资品牌承压加入,价格战正式打响 [2] - 2024年价格战贯穿始终,比亚迪为22款车型推出限时"补贴价"或"一口价",一款车型直降超5万元,降幅相当于原售价三分之一,吉利、奇瑞、零跑等超70款车型跟进降价 [3] - 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头部企业降价引发全行业连锁降价,前五个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增长12.7%和10.9%,但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滑 [4] - 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常用手段,只要没有违法行为,企业可以自由定价,应谴责的是恶性竞争而非价格竞争本身 [7] - 供求严重失衡是价格战根源,消费者选择更多议价空间大,"零公里二手车"是供求失衡下的副产品 [8] - 不应将价格战与内卷或恶性竞争划等号,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行业参与者制定价格同盟涉嫌违法 [9] - 关注点应放在价格涨跌过程中是否涉嫌违法,如低于成本价销售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0] 行业规则与监管 - 评判竞争行为标准应是法律,如《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有关部门应调查企业是否涉嫌违法 [11] - 行业组织应牵头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牵头的经销商退出机制,补充公平退出条款 [12] - 行业公约靠行业组织牵头让会员签订,建立清晰透明所有人都认可的规则,显规则越多潜规则越少 [14] 经销商现状与转型 - 厂商和经销商矛盾永恒存在,经销商不满厂商压库和进销倒挂,厂商返利或补贴结算周期长需完成考核目标 [15] - 区域性龙头经销商比全国性大集团表现更好,因船小好调头转型快,全国性大集团管理跟不上当地弱势 [16] - 新能源经销商集团新车业务盈利好于行业,因收入结构不同,挣佣金服务费和卖车营收,头部品牌能获利 [17] - 传统经销商转型势在必行,5月新能源渗透率超50%,转型窗口期仍在,可与小鹏、长安、吉利等合作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