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YU7再次打赢「逆风局」,小米如何打破偏见?
雷峰网·2025-07-01 11:45

技术至上,小米凭实力突围 - 小米YU7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刷新中国汽车工业史纪录[2] - 2025年Q1小米手机重回全国销量榜首,智能大家电出货量翻倍增长,门店突破两万家[4] - 公司从手机单品扩展到"人车家全生态",以核心技术构建护城河[4] 在质疑中崛起 - 特斯拉和苹果芯片的发展证明质疑声中企业可能成长最快[6] - 小米造车初期股价单日最大跌幅13.48%,但SU7上市24小时获9万份大定订单,YU7上市3分钟大定20万辆[7] - 公司以7000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团队,智驾领域首期投入57.9亿元,团队规模超1800人[11] 技术突破与行业领先 - 自研电机效率达98.8%,超级电机V8s转速27200转/分钟,超越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20000转/分钟[11] - SU7上市3个月累计交付超2万辆,连续6个月销量超过Model 3,最近两月稳居20万以上轿车销量第一[11] - 3nm制程芯片"玄戒O1"量产,成为全球第四家掌握该技术的手机企业,五年芯片领域累计投入135亿元[13] 高端化战略成效 - SU7 Ultra售价52.99万元起,上市三天锁单破1万辆,占中国50万元以上轿车销量的20%[14] - SU7 Ultra以7分04秒957打破纽博格林北环最速量产电动车纪录,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 GT[15] - SU7购买者中51.9%为苹果用户,BBA用户占比近3成[17] 研发与制造投入 - 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达2000亿元,汽车研发投入超130亿元,工厂建设和员工工资总投入近300亿元[21][24] - 自研电机、自研智驾、自建工厂,SU7交付周期最短压缩至5周[24] - 汽车业务亏损逐步收窄,有望2025年实现盈利,或成最快盈利的新能源车企[24]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小米汽车被外媒评价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24] - 公司缩短供应商付款账期至60天以内,响应国家供应链稳定政策[25] - 小米模式证明与其内卷不如全球竞争,技术与品牌才能建立护城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