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充电宝风波:责任别向下转嫁,行业当向上突围
经济观察报·2025-07-01 19:06

充电宝行业安全问题与竞争现状 - 充电宝行业近期因安全问题频发引发关注,包括多所高校发布罗马仕充电宝自燃警告、超百万台问题产品被召回、多个品牌3C认证被取消以及民航局禁止无3C标识充电宝登机等事件[2] - 行业恶性竞争导致"劣化螺旋",部分厂商通过降低电芯质量、偷换电路模块等方式压缩成本,基础物料成本60元以上的产品被过度压价,埋下安全隐患[4] - 安全问题的核心在于低价内卷,优质电芯成本需40元以上,但价格战导致行业陷入逐底竞争,电芯残次、BMS缺陷等问题集中爆发[4] 行业整改方向与措施 - 行业需从无序低价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确立"安全也是竞争力"理念,采用更安全电芯材料、先进电路保护技术和散热设计,严控核心部件供应商[5] - 供应链需提升透明度,通过行业自律与外部他律(如飞行检查、提高违法成本)双重机制保障安全冗余设计[5] - 民航局禁令后,部分机场提供7日暂存和快递服务,高铁暂不查验3C标识,体现灵活化处理思路[2] 消费者权益与责任归属 - 责任不应转嫁给消费者,生产方与监管方需承担主要责任,行业应向上突围而非向下转嫁[1][4] - 需建立以旧换新等回收体系处理无3C标识产品,避免问题充电宝流入二手市场(如平台标榜"机场货源"现象)[3][4] 行业警示与普适性启示 - 安全底线是行业长远发展的前提,所有存在燃爆风险的电子产品必须兼顾安全与性能[6][7] - 当前危机应成为行业分水岭,推动从价格战转向品质保障的价值竞争[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