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 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中国经济体量不匹配,2024年中国GDP占全球18%,但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国际支付、贸易融资、储备货币等领域的国际占比远低于此 [5][6] - 人民币在外汇交易中占比7%,为第五大交易货币;国际支付占比约8%(SWIFT统计为2.89%),实际可能被低估 [6][7][11] - 人民币在贸易融资中占比5.98%,为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官方储备资产中占比2.2%,为第六大储备货币 [21][24] - 人民币国际支付存在地域集中问题,香港占比超70% [13]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可行性 - 人民币市场汇率相比购买力平价(PPP)存在低估,1美元兑换7.2元人民币但仅能购买3.5元等值商品,显示升值空间 [28][31] - 风险溢价=流动性溢价+信用溢价,中国信用度高但流动性不足导致汇率低估,扩大流通范围可提升"估值" [39] - M2高不等于贬值压力大,中国M2中外汇占款比例高,国际化后或减少外汇储备需求 [37] - 历史经验显示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九年升值,国际化不必然导致贬值 [27] 当前加速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 外部环境:美元指数波动下行,美国债务压力上升(国债规模36.2万亿美元),美元避险属性弱化 [40][41][45] - 内部发展:企业ODI带动人民币跨境使用(2017-2023年跨境收付年均增速33.6%),熊猫债发行规模创新高(2024年1948亿元) [48][52] - 数字货币机遇:全球稳定币浪潮下可研究人民币稳定币试点,扩大流动性 [55][62] 政策建议 - 扩大资本账户开放:优化QFII/RQFII管理,试点境外投资者单一账户投资互联互通机制 [56] - 便利企业居民换汇: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至3.0版,研究提高个人年度购汇额度(2024年个人购汇约6000亿美元) [60][61] - 推动人民币稳定币立法:在离岸、"一带一路"等场景试点,明确监管框架 [62] - 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增持黄金(当前储备7383万盎司)和全球低估值权益资产,减持美元资产 [63] 国际化对经济的影响 - 宏观层面:人民币升值可降低对GDP增速下限要求,减少依赖投资拉动(中国资本形成对GDP贡献42%,为全球两倍) [69][72] - 微观层面:助力企业全球并购(A股上市公司平均市值显著小于美国),外资持有A股比例有望提升(当前占流通市值2.36%) [73][74] - 对出口影响:升值存在滞后效应,但产业链优势(2020-2022年升值周期出口仍增长)和贸易结构升级(加工贸易占比从40%降至18.1%)可缓解冲击 [81][82]
人民币可否尝试惊险一跃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2025-07-01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