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儒学可以为AI设置伦理围栏 在科技文明社会发展目标下重建"以人为本"的伦理坐标系 比技术迭代更紧迫 [1][7] - AI发展如"双刃剑" 需确保科技进步不背离人类社会初衷 开发者应具备儒家主义心态 [6][7] - 人机共生已成趋势 人类意识与AI深度绑定 需通过儒学引导AI理解人类情感和价值观 [19][21][22] AI儒家化的必要性 - 儒家倡导仁爱之学 AI作为工具需趋向"把人当人" 避免技术霸权 [10] - AI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需引导其理解儒家"忠恕"之道 具备推己及人能力 [10][11] - AI可能超越人类 需通过儒学减少其破坏性 利用有利面 [12][15] - 开发者缺乏儒家情怀 需在技术狂飙中注入共情能力 [17] 人机共生趋势 - 人类意识与AI深度绑定 形成量子纠缠式共生关系 [22] - AI数字人文应用活化经典 但对哲学义理理解仍有限 [24][25][27] - AI基于算法和理性 能否达到人类直觉或开悟状态尚待观察 [31][32] - AI若具备情感 需驯化其具有恻隐之心 避免反人类倾向 [33] AI伦理与治理 - AI决策非人化 医疗和驾驶领域需明确责任主体 [35][36] - AI容错率应低于人类 开发者不能逃避责任 [39][40] - AI伦理需与技术发展同步 避免沦为技术附庸 [41][43] - 技术演进需循序渐进 避免制造替代焦虑 [47] 技术普惠与公平 - 算法控制可能导致社会不公 需通过儒家化避免非人化手段 [48][49] - AI普惠需耐心 发展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51][52] - 顶尖科学家需掌控AI发展方向 儒学可注入文明基因 [53]
倾听尼山2025|温海明:用儒学思想为技术狂奔的AI注入文明基因
经济观察报·2025-07-02 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