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与政策分析 - 中国6月制造业PMI逆势回升0.2个百分点至49.7%,连续第二个月反弹,非制造业PMI同步上升0.2个百分点至50.5%,政策"组合拳"托底显效 [1] - 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但仍处47.7%的收缩区间 [1][8] - 上半年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约21607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14935亿元增长约44.7%,6月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创年内新高 [1] 出口与贸易前景 - 对美出口方面,抢出口"预支"的出口需求约为2024年对美出口金额的1.4%~2.1%,总体出口方面约占2024年全部出口金额的1.7% [8] - 汇丰预计2025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量增速可能下滑至同比1.8%,同期全球经济增速或放缓至2.5% [1] - 7月9日除中国外主要贸易体的关税豁免期即将到期,后续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常态化,断续谈判料将成为常态 [8] 财政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预计仍将保持积极有为,特别国债使用进度将加快,地方新增专项债将进一步放量,用于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和化债工作 [2][4] - 货币政策方面,三季度降准降息窗口仍在,结构性工具侧重落实已出台的系列再贷款与融资支持政策,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 [5] - 未来可能通过PSL、政府引导基金等政策性金融工具组合拳,定向为重点领域提供资金支持 [5]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规范涉企执法、财税体制改革、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5][6] - 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预算制度强化、转移支付机制优化、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等,以增强地方财力的可持续性 [6] - 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区率先启动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探索实践,税务、环保、社保等信用信息系统正加快实现跨区域共享 [6] 房地产与内需 - 房地产市场后续或将通过推动城市更新、土地收储等存量政策落地见效,来维持供需平衡 [5] - 内需方面,"两新"政策效果边际下行、房地产继续触底导致内需不振,供过于求 [4] - 财政资金将对生育补贴、就业补贴、服务消费等民生领域予以支持,"准财政"政策性金融工具、增发特别国债等都是可能的政策选项 [4]
中美关税暂缓期6天后结束,7月关键转折点到来
和讯·2025-07-03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