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生物医药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共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超过去年全年的12家,其中6家属于医药生物行业,4家属于医疗设备与服务行业 [1]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主板医疗及医药行业上市申请占比达26%,6月单月有15家医疗健康企业递表港交所 [1] - 截至6月30日,39家医疗健康企业在港交所排队等待上市,预计下半年仍有40余家企业冲刺IPO [1][2] 募资规模与行业分布 - 医药生物行业上半年募资总额达156亿港元,为港股IPO募资规模第二高的行业,其中恒瑞医药以98.9亿港元占据主导地位 [2] - 映恩生物香港公开发售获115.14倍超额认购,国际配售获13.52倍认购,最终募资15.13亿港元,创港股18A板块近三年纪录 [5] - 恒瑞医药港股IPO募资约99亿港元,为近五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IPO,首日大涨30%并获454.85倍超额认购 [5] A+H上市趋势与动因 - 生物医药行业"A+H"两地上市成趋势,包括药明康德、复星医药、君实生物等企业已完成两地上市 [6] - A+H上市可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化水平、优化资本结构并降低融资成本,政策支持也是重要助力 [6] - 部分企业如派格生物曾尝试冲击A股IPO后转战港股,5月27日成功募资3.01亿港元 [6] 南向资金推动流动性改善 - 2025年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近7300亿港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全年累计流入或超万亿港元 [9] - 南向资金在港股成交占比超40%,创新药是其加仓最多方向之一,部分港股创新药公司年初至今涨幅超100% [9][11] - 港股与A股流动性差距显著收窄,恒生指数换手率已追平沪深300,生物科技板块估值回升至近三年高位 [11] 企业上市动因与行业挑战 - 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因研发开支过高、现金流断裂风险及一级市场融资困难而被迫赴港上市 [13] - 早期投资人基金存续期限压力迫使企业通过IPO解决回购问题,上市被视为"救命稻草" [13] - 尽管流动性改善,港股IPO市场仍较脆弱,存在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套现退出困难等问题 [14]
医药IPO“挤爆”港交所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4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