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2025年中期策略:从行走到搏击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2025-07-04 18:0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人形机器人通过春晚舞台和机甲格斗赛展示行走、转手绢、击打沙袋等能力,动作流畅度和抗冲击能力显著提升[2] - 行业需突破"大脑(通用AI模型)+小脑(运动控制)+本体(高性价比零部件)"三大核心环节才能实现"类人"能力,但技术成熟仍需时间[2] - 国内硬件供应链处于产能释放阶段,商业场景应用和软件迭代仍存瓶颈[2] 投资聚焦方向 - 垂类场景突破:割草机器人(欧美市场渗透率从2023年25%升至2025Q1的41%)和康养机器人(中国2035年需护理老人超4700万)有望率先放量[2][7][11][13] - 高壁垒零部件:行星滚柱丝杠依赖进口高端内螺纹磨床(2024年中国进口额4000万美元vs出口1100万美元),滚珠丝杠国产价格仅为德国进口的15%[16][17] - 大小脑技术奇点:海外企业领先软件算法,国内头部企业加速突围,需平衡数据真实性、训练成本等维度[3][22] 割草机器人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2.5亿庭院花园中欧美占1.8亿,2025-2030年智能割草机渗透率将从11%升至18%(CAGR 12%)[7][9] - 中国产品价格优势显著:德国进口均价0.9万美元/吨,较全球均价低18%[7] - 技术升级(GPS定位)、劳动力成本高(效率提升6倍)、环保政策(欧盟2024年排放法规)推动需求[9][10] 养老机器人发展机遇 - 康复/护理机器人需求刚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5年国际标准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具身智能")[14] - 外骨骼机器人应用扩展至文旅领域,AI技术推动工业/医疗场景落地[14]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展 - 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高,需解耦多维度力觉干扰[19] - 灵巧手:2024-2030年市场规模CAGR 10%,电机驱动+连杆传动为主流方向[20]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路径 - 大脑技术路线:LLM+VFM最成熟,VLA/多模态大模型为未来方向,受限于数据采集和计算平台[23][24][28] - 小脑开发难点:控制轴数达35轴(工业机器人仅3-7轴),需端到端AI技术降低开发难度[25] - 训练数据瓶颈:遥操作数据成本高,仿真数据保真度不足,人类动作数据需构型对齐[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