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平教授的学术与产业贡献 - 余志平196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系,1979年公派赴斯坦福大学深造,1980年和1985年分获硕士、博士学位,1997-2007年任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 [1] - 全程参与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的集成电路CAD系统"熊猫系统"研发,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系统包含180万行代码驱动的28个工具模块,布局布线技术达19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 [1][6] - 1996年在斯坦福参与创办EDA公司Stanza,其版图编辑工具成功打入硅谷市场,1999年被Synopsys收购,为中国EDA工具全球化奠定基础 [7] 中国EDA产业发展历程 - 1984年国内EDA基础硬件极度匮乏,清华微电子所引进美国Applicon设计系统需预约排队使用,激发自主研发布局 [5] - 1986年余志平与杨之廉等教授起草"熊猫系统"立项建议,采用EDIF开源格式构建底层架构确保自主可控,全国17个单位近200人参与集中研发 [6] - 1991年西方解除EDA禁运后三巨头低价倾销,导致熊猫系统市场化受阻,但该项目培养的人才占华大九天核心骨干60%,被誉为国产EDA"黄埔军校" [8] 当前EDA领域挑战与突破路径 - 技术突围逻辑已从"从零到一"原始创新转变为尖端领域代际差突破,需百倍学科交叉深度 [9] - 关键历史教训在于科研与产业"带宽瓶颈"未解,EDA工具必须与流片工艺同步迭代而非实验室标本 [9] - 当前突破路径需把握产业时间窗口"缝隙效应",让国产EDA工具直接嵌入国内产线实战 [9]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理念 - 强调"动手实践锚定研究方向、第三方评价衡量价值、追求深度而非广度"三原则,建议学生聚焦真问题而非刻意区分科研或产业标签 [12] - 提出AI时代需主动参与技术演进而非被动使用,坚守专业判断力,AI无法替代人类对物理本质的洞察 [12] - 清华学子应培养"双肩挑"能力:专业深耕与社会沟通并重,集成电路领域需"顶天立地"的综合能力 [13] 产业生态构建实践 - 创立"洛伦兹力解决方案"EDA公司,专注射频芯片电磁兼容性验证工具,成为细分领域世界级隐形冠军 [4] - 推动华大九天整合清华、中科院资源构建国产EDA生态链,核心团队以清华校友为主力 [4]
清华退休教授余志平谈国产EDA发展之路
半导体行业观察·2025-07-06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