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反内卷将成为未来3-5年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关键事件之一,并带来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商品领域 [2] - 本轮产能过剩与2015-2016年供给侧改革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结构性过剩、政策定位和执行方式上 [4][5][9] - 产业利润传导机制不同:2015年上游利润改善挤压中下游,本轮则可能通过下游供给减少带动上游价格下跌,实现利润向下游转移 [7][8][11] 背景与性质差异 - 2015-2016年:产能过剩集中于中上游(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同质化竞争严重,周期性因素主导,通过行政手段快速去产能 [4][5] - 本轮(2025年):产能过剩集中在终端消费领域(如光伏、新能源汽车),产品异质性强,叠加内需压力和外需疲软,需通过技术升级和市场淘汰优化供给 [4][5][9] 产业链差异 - 2015-2016年:上游同质化过剩,下游需求压力较小,行政去产能释放上游利润,改善行业资产负债表 [7][8] - 本轮(2025年):下游“内卷”严重(如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上游资源品(有色、煤炭、石油)因下游超量生产维持强势价格,进一步挤压终端利润 [7][8] 政策与执行差异 - 2015-2016年:行政主导“休克疗法”,强制关停无效产能,短期阵痛换取供需平衡 [9][10] - 本轮(2025年):市场化“动态疗法”,通过碳排放管控、绿证交易等法制化手段推动技术升级,地方保护主义增加去产能难度 [9][10] 潜在影响 - 头部企业可能率先走出困境,但利润修复更依赖下游供给收缩而非价格上涨,过程将更缓慢 [11] - 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的“暴风骤雨”相比,本轮反内卷政策更倾向于“润物细无声”的长期结构调整 [11]
深度思考: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的异同
雪球·2025-07-06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