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估值整改引银行理财“抛长买短”债券 回归产品净值化“道阻且长”
经济观察报·2025-07-06 17:13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核心影响 - 理财产品将回归净值化本源,银行理财子公司需优化资产配置策略以平衡高收益、估值平稳与高流动性三者关系[1][4] - 监管部门禁止银行理财子通过自建估值模型、平滑估值等方式扭曲净值,要求统一采用中债/中证估值体系[6][11] - 整改分阶段推进:6月底完成50%,年底前全部完成,每月需反馈产品余额、资产余额与偏离金额[11] 自建估值模型运作机制与问题 - 自建估值模型通过6个月平均价对二永债及信用债估值,短期平滑净值波动但长期可能掩盖真实风险[6][8] - 该模型导致收益分配不公,部分理财子将底层收益倾斜至明星/新发产品,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9][11] - 信托公司曾投入百万采购自建估值系统以吸引理财子委托投资,整改后相关投入失效[12][14] 整改执行策略与进度 - 理财子采取"新老划断":清仓存量二永债旧债,新购债券严格采用中债/中证估值[14][15] - 截至6月底,80%二永债与信用债已切换至合规估值体系,剩余债券待到期自动剥离[14] - 信托渠道持仓信用债规模从2024年12月的3.5万亿降至2025年4月的3.3万亿,显示整改见效[21] 债券投资策略调整 - 理财子减持长期限二永债与中低评级信用债,转向短期高评级债券以降低净值波动[4][18] - 5月理财子净买入7-10年期信用债27亿元,6月骤降至9亿元;10-30年期同期从20亿降至3亿[22] - 债券收益率下行促使理财子增配REITs、优先股等高分红资产替代传统信用债[19] 信托渠道合作变化 - 理财子通过信托账户投资银行间债券的模式受冲击,信托平滑估值的增值服务被叫停[13] - 未按时完成估值调整的信托公司面临理财子更换合作方压力[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