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体洗牌“六小虎”,模型厂商如何转型?
虎嗅APP·2025-07-06 17:34

智能体技术发展现状 - 智能体从内容生成进化到任务执行,代表AI能力的重大升级 [3][5] - 2023年初智能体概念爆发,与大模型技术突破直接相关 [3] - 当前智能体开发门槛大幅降低,普通用户5分钟即可创建简单智能体 [6][7] - 智能体分为轻量级工具型(如网页生成)和深度业务型(如行业解决方案) [6] 大模型厂商竞争格局 - 基础大模型层呈现赢者通吃格局,长期可能仅存3-5家头部厂商 [11][12] - 第一梯队厂商正向MaaS平台和智能体平台延伸,提供完整能力包 [8][12] - 互联网大厂通过"云智一体"策略,以模型带动云计算业务 [16] - 2024年底互联网巨头加速进场,早期创业公司面临转型压力 [10][25] 商业化路径挑战 - 全球大模型公司尚未找到盈利模式,70%收入被GPU厂商获取 [24] - 国内C端聊天工具变现困难,百度等厂商已转向免费策略 [20] - 企业需求聚焦明确ROI,分为降本增效/新产品开发/POC三类 [46][47] - 智能体显著提升tokens调用量但未能带来足够利润 [24] 行业应用现状 - 制造业头部企业投入数亿自建算力,但实际应用限于营销内容生成 [41][42] - 咨询行业基础分析工作可能被替代,但高端咨询服务仍依赖人际互动 [54][55] - 软件行业和工程开发领域将首当其冲受到智能体冲击 [53] - 企业应用智能体需具备四大要素:基座模型/组织能力/数据资产/应用场景 [49] 技术发展争议 - 智能体可能重构操作系统入口,绕过APP直接执行用户指令 [34][35] - 企业级应用面临数据合规挑战,核心系统仍需可追溯性 [36][37] - 大模型可能突破传统规则引擎,发展出新型问题解决范式 [39][40] - 中国缺乏统一的企业系统协议,制约智能体互联互通 [30][31] 市场发展趋势 - 模型能力与应用场景逐步解耦,催生专业化智能体公司 [22][23] - 智能体创业公司存活率低,每半年50%明星公司消失 [21] - 企业数字化基础决定智能体应用深度,ERP等系统是必要前提 [32] - 行业呈现"交替式上升"竞争态势,推动整体技术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