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七部门联合发布:事关幼儿托育→
证券时报·2025-07-08 17:33

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解读 总体目标与规划 - 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整合托育机构、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多元服务网络 [1][2] - 2025年目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1] - 2030年目标: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公建托位数量显著增加,家庭托育成本有效降低 [1] 核心任务部署 - 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先实现地市级全覆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 - 社区托育服务:以地市为单位统一规划嵌入式托育网络 [2] - 幼儿园托班拓展: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需满足场地、设施、师资等条件,招收2-3岁幼儿并实施差异化照护 [2][3] - 用人单位办托支持:允许利用存量土地/设施建设托育设施,相关支出可从职工福利费列支,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需带头示范 [4] - 医疗卫生协同:开展婴幼儿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服务等 [2] 实施保障措施 - 资金支持:统筹多渠道资金建设普惠托育设施,按需配置托位 [2] - 管理机制:教育部门负责幼儿园托班条件评估,卫健部门负责卫生保健备案与指导 [3] - 土地政策:用人单位托育设施在符合安全前提下可暂不变更土地用途 [4] 行业影响与机会 - 托育服务市场容量将快速扩张,2025年新增66万托位带来设施建设、运营服务需求 [1] - 幼儿园延伸产业链机会:具备场地和师资条件的幼儿园可拓展2-3岁托育业务 [3] - 企业福利场景创新:用人单位办托政策激活企业端市场,工会经费可补充支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