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三大指数年初以来涨幅均在20%左右[1] - 截至7月8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初迄今分别涨20.33%、19.41%和19.09%[3] - 同期A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仅为4.35%、1.67%和1.84%[3]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港股市场已达7031.49亿元完成2024年全年总和的94%[5] - 银行、商贸零售、医药生物和非银金融是2025年资金最为富集的四大申万一级港股行业分别获得净买入额2124亿元、1683亿元、1224亿元和633亿元[5] - 三大恒生指数的区间日均成交额合计高达4193.96亿元是2024年同期1841.77亿元的2.28倍[5] - 高盛将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预测从750亿美元上调至1100亿美元[6] - 国泰海通证券预计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有望超1万亿元[6] 资金主体偏好 - 公募基金在港股投资中偏好科技与消费板块[9] - 全市场跟踪恒生类指数的ETF共有51只年内区间净流入额最大的5只均为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9] -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以42.84亿元的区间净流入居首基金份额在年内增长了56亿份[9] - 险资更倾向于配置金融、能源等具备稳定现金流和高股息的行业[10] - 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和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机构投资者占比均为71.17%[12] 市场吸引力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港股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加约22%暂列全球第一[14] - 年内港交所IPO数量高达42宗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增加约40%[14] - 恒生指数的市盈率TTM值为10.68股息率高达3.93%[17] - 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TTM值为20.10市盈率历史分位数为8.95%处于历史较低估值水平[17] 行业配置建议 - 金融、能源和必需消费等传统行业具备较高的股息率[18] - 科技、医疗、创新消费等板块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18] - 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和非必需消费板块现金流和回购能力较强[18]
南向资金“扫货”港股!全年有望吸金超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9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