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6场“假车祸”薅走300万,豪车骗保内幕曝光!报废车竟成摇钱树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9 14:15

新型保险诈骗犯罪模式 - 犯罪模式已从单车碰瓷发展为全链条诈骗,涉及购买高档二手车、异地投保、制造事故、指定维修、打包理赔和二手车再回炉等完整环节 [1] - 涉案金额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例如一辆市场价十余万元的二手老款豪车通过策划事故可获赔百万理赔 [1] - 黑色产业链形成专业化分工,涵盖购车、事故制造、理赔处理和洗钱等环节,呈现高度组织化特征 [11] 具体案件分析 - 上海市案例:汽修厂老板段某团伙在近一年内通过16次事故维修9辆豪车,骗取8家保险公司理赔金300余万元 [2] - 北京市案例:犯罪人员申某在5年间故意制造交通事故190余起,利用小额快赔程序非法获利上百万元 [6] - 浙江省案例:金华警方破获骗保案,犯罪团伙通过低首付购入二手豪车,制造重损事故后赚取理赔差价,涉案金额达460余万元,当地同类案件总涉案金额超1200万元 [6] 犯罪手法与车辆选择 - 犯罪团伙偏好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品牌的二手老款车型,这些车辆市场价格低但保险价值高,能产生较大理赔差价 [8] - 豪车虽残值较低,但维修成本(如车灯等配件更换费用)远高于普通车型,犯罪分子利用保险公司对豪车维修成本的高估获利 [8] - 作案地点多选两区交界、车流量大但监控不完善的路段,或在夜间、雨天等低能见度时段作案,手法包括单车撞护栏、多车追尾及二次撞击扩损 [9] 诈骗环节策略 - 投保环节采用异地投保策略,利用不同地区保险公司信息不透明的漏洞,通过伪造车辆信息或保险代理中介增加核查难度 [9] - 理赔环节通过专业理赔代理人或诉讼向保险公司施压,或针对普通家用车车主利用小额快赔通道快速完成理赔 [9] - 事故车辆常不进行实质性维修,仅简单处理后重新投入使用或出售,形成二手车再回炉的闭环 [9] 诈骗趋势与升级 - 诈骗手段从伪造事故升级至故意伤害等恶性行为,并从传统车险向车衣险等新险种蔓延 [11] - 犯罪模式向有组织的内外勾结发展,投保人与4S店、汽修厂等形成利益联盟,通过虚构事故、夸大损失等手段骗保,隐蔽性更强 [12] - AI技术衍生出新手段,如伪造医疗记录、虚拟货币洗钱,使诈骗更具隐蔽性 [12] 监管应对措施 - 2024年4月至11月,公安部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为期7个月的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整治,重点打击豪车碰瓷等行为 [12] - 2025年3月,金融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启动为期6个月的打击金融黑灰产专项行动,将非法代理退保理赔等列为重点对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