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奇瑞、广汽固态电池“实质进展”追踪
高工锂电·2025-07-09 18:04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安瓦新能源成功下线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年产能1.25GWh,采用正负极双干法制造技术,将传统锂电池的11道工序减至5步,固定资产投入降低30%,生产能耗节省20% [2] - 安瓦首批"固态1.0"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已通过针刺等安全测试,第二代400Wh/kg产品进入试制,目标2027年推出500Wh/kg第三代全固态电池 [2][3] - 安瓦股东结构体现产业链多元合作,奇瑞汽车持股9%,美国24M公司持股6%,国轩高科持股5% [2] 技术路线比较 - 广汽埃安研发路径从聚合物体系转向氧化物体系,最终主攻硫化物体系,因其高离子电导率最具潜力,但单一材料体系难以解决所有问题,推测终极全固态电池可能是"多组分复合"形态 [3][4] - 硫化物电解质对空气和溶剂高度敏感,生产环境露点需控制在-50℃以下,带来高能耗,广汽通过单/双元素掺杂提升空气稳定性 [5] - 广汽开发新型烷烃溶剂,以湿法涂布工艺制备20μm薄膜,离子电导率最高1.8mS/cm,支持卷对卷宽幅生产 [5] 材料与工艺突破 - 广汽选定高镍三元材料作为正极,采用"小粒径单晶"材料配合固态电解质湿法包覆,容量发挥接近230mAh/g,干法厚极片工艺实现7.7mAh/cm²高面容量 [6] - 负极侧采用CVD硅碳材料,膨胀率控制在30%左右,但倍率性能仍是短板,400Wh/kg级别高容量负极循环寿命仅五六百周,未达车用标准 [7][8] - 聚合物复合固态路线90%工序与现有液态电池产线兼容,小批量试制电芯一致性高,但仍有约3%残余液体,难以通过针刺测试 [8] 商业化挑战 - 硫化物体系需要高压运行,厚重封装结构牺牲整包能量效率,聚合物体系需证明相比液态电池的不可替代优势 [9] - 广汽对行业2026-2027年装车时间表持审慎态度,认为挑战巨大,正引入AI仿真技术加速研发进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