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专栏 | 人民币可否尝试惊险一跃
中泰证券资管·2025-07-09 15:59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但国际化进程与中国经济在全球地位提升相比还是慢了。本文探讨人民币 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可能性,并对由此带来的利弊进行分析。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写道:从商品到货币 的过程是一次惊险的跳跃。那么,人民币从当前状态锐变为全球认可度很高的国际货币,是否也会是惊险 一跃?本文主要从"流动性溢价"角度来论述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可行性及意义。 本文要点: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中国经济体量不相匹配。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国际支付、贸易融资、储备 货币等方面的国际占比远低于经济体量占比。 人民币支付在全球份额或存在低估。货币互换协议和CIPS的使用规模明显增加,SWIFT对人民币支 付的统计不完全,实际人民币支付结算比例估计在8%左右。但人民币支付存在地域方面较为狭小的 问题,国际支付主要发生在香港,占比超过7成。 历史经验表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并不必然导致人民币贬值。我国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连 续九年升值。 一个经济体货币的PPP汇率与市场汇率之差,实际上就是该货币的风险溢价,风险溢价=流动性溢价 +信用溢价。要缩小汇率差,一方面要改善流动性,另一方面则要增强货币信用。 人民币市场汇率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