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锦江酒店作为全球最大酒店集团正谋求港股二次上市,以应对国内业绩下滑及海外业务亏损的双重压力 [1][4] - 公司通过持续扩张维持规模优势但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4%至140.63亿元,扣非净利润暴跌30.32% [10] - 海外业务虽贡献30.8%营收且毛利率达41.9%,但欧洲资产持续亏损,卢浮集团2024年净亏损1079万欧元 [15][17] - 港股募资将主要用于海外扩张及债务重组,但市场对其"输血式"扩张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 [22][23] 公司概况 - 全球最大酒店集团,覆盖13416家酒店(2024年末数据),客房总数超129万间,会员近2亿 [8] - 拥有9个规模化品牌,其中4个品牌门店超千家,涵盖经济型至中高端全品类 [5][8] - 2024年新开1515家酒店,2025年Q1继续新增97家,总规模达13513家酒店/130.9万间客房 [9] - 1994年B股上市,1996年A股上市,现为A+H股上市热潮下最新谋求港股二次上市的消费企业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关键指标: - 营收140.63亿元(-4% YoY) - 归母净利润9.11亿元(-9.06% YoY) - 扣非净利润5.39亿元(-30.32% YoY) [10] - 2025Q1加速恶化: - 营收29.42亿元(-8.25% YoY) - 归母净利润3601万元(-81.03% YoY) [11] - 经营效率下滑: - RevPAR 157.47元(-5.78%) - ADR 240.67元(-11.19元) - OCC 65.43%(vs同行华住81.2%) [13][14] 国内市场策略 - 行业背景:2024年中国酒店总量突破37万家,供给过剩导致价格战 [13] - 扩张计划:2025年拟新增开业1300家/签约2000家,重点布局低线城市空白区域 [14] - 下沉市场:通过品牌差异化加强薄弱区域覆盖,但面临三四线城市消费力不足的挑战 [15] 海外业务现状 - 资产结构:55个国家1165家酒店,欧洲272家直营店受能源人力成本飙升冲击 [8][19] - 财务表现: - 2024年海外收入42.56亿元(占比30.8%) - 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净亏损扩大至5689万欧元 [15][16] - 风险敞口:并购积累商誉116亿元占净资产73.56%,持续亏损可能引发减值 [20] - 新扩张计划:与马来西亚RIYAZ集团合作,推进东南亚6国市场开发 [21] 港股上市动因 - 募资用途:海外业务拓展(占比未披露)、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22] - 战略考量:通过港股平台提升国际融资能力,缓解欧洲资产债务压力 [18][23] - 市场质疑:当前扩张模式依赖持续输血,需证明海外业务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23]
疯狂开店却越赚越少,全球最大酒店巨头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