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搁浅的硅基梦:从“芯片希望”到“僵尸工厂”
是说芯语·2025-07-12 10:02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晶圆制造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已具备7纳米逻辑芯片及3D NAND/DRAM存储设备的先进生产能力 [2] - 截至2024年初,全国拥有44家晶圆厂(25家300mm/5家200mm/4家150mm/7家停产),另有32个在建项目(24家300mm/9家200mm)作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组成部分 [3] - 中芯国际、华虹等企业计划2024年底前新增10座晶圆厂(9家300mm/1家200mm) [5] 失败晶圆厂案例分析 典型失败项目 - 武汉弘芯(HSMC):190亿美元投资项目因资金链断裂停摆,从未实现14/7纳米芯片量产 [10][12] - 泉芯(QXIC):作为HSMC姊妹公司,14纳米计划仅停留于宣传阶段,2021年终止运营 [14][15] - GlobalFoundries成都:100亿美元项目因战略调整中止,后由华力微电子接盘重启 [17] - 德海半导体:30亿美元项目涉嫌欺诈,仅完成场地平整即宣告破产 [18] - 福建金华(JHICC):56亿美元DRAM项目因窃取美光技术被美列入实体清单,技术发展停滞 [20] 失败共性特征 - 过度追求先进制程(14/7纳米)而缺乏技术积累,依赖地方政府资金但监管缺位 [6][8] - 美国出口限制导致10纳米以下设备断供,加剧技术突破难度 [7] - 存储器领域尤为艰难,江苏先进半导体18亿美元PCM项目及清华240亿美元3D NAND项目均告失败 [21][23] 行业经验总结 - 半导体制造需要长期技术沉淀,英特尔/台积电等龙头企业均经历数十年技术积累 [8] - CIS等相对简单领域亦存在失败案例(德淮/塔科马半导体),显示全产业链均需专业能力 [25] - 成功要素包括:持续研发投入、供应链深度布局、市场化运营机制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