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外卖还在大战?
虎嗅APP·2025-07-13 17:18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2015年外卖行业爆发补贴大战,美团单月消耗2亿资金,饿了么花费1亿元,通过高额补贴争夺用户和市场份额[4] - 2020年后行业转向利润导向,但2025年7月5日淘宝闪购发起新一轮补贴战,单日订单总量达2亿单(美团1.2亿单,淘宝闪购8000万单),单日亏损超10亿元[6][7] - 竞争焦点从"餐饮外卖服务层"升级为"即时零售基础设施层",目标变为控制商品流通的默认配送网络[16][18] 巨头战略动机分析 - 京东以高频外卖流量反哺电商主业,2025年4月15日至6月1日外卖单量从500万单暴增至2500万单,采用激进补贴策略[21] - 阿里巴巴通过"淘宝闪购"重新定义战场,将饿了么业务整合至中国电商事业群,原定618上线的项目提前至4月30日匆忙启动[22] - 美团被迫防御核心业务,预计二季度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利润同比减少,采用"超时10分钟不扣钱"等临时政策维持运力[23][29] 行业生态变化 - 履约网络效率显著提升,30分钟配送从惊喜变为基础预期,服务范围从餐饮扩展至"万物到家"[27] - 骑手单日收入可达上千元(平日单均4.7元 vs 补贴日10元/单),商家流水暴增但承受运营混乱,部分门店因爆单被迫关闭外卖[29][30] - 消费者心态从"见证创新"转变为"薅羊毛工具",平台与用户关系演变为纯粹利益交换[28] 市场竞争本质 - 当前战争反映市场增长停滞后的存量博弈,三大巨头分别因效率投机(京东)、战略转型(阿里)、生存防御(美团)被迫参战[21][22][23] - 竞争标志着行业进入终局整合阶段,目标是成为未来十年本地生活的唯一"操作系统",而非单纯的外卖平台[33] - 最终形态将是用户无感知的标准化服务界面,背后由商家和骑手的系统性透支支撑[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