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什么欧盟非要在错误的时机,跟中国打医疗器械之仗?
虎嗅APP·2025-07-14 21:41

中欧医疗器械贸易现状 - 2024年中欧医疗器械贸易规模达370.4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额280.4亿美元(同比减少6.09%),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 中国出口欧盟的高端设备增速显著,如内窥镜四年出口额增长294%,7.0T核磁共振和640层CT凭借性能对标国际且价格低30%的优势在德法市场规模化装机[6] - 欧盟仍是中国最大医疗器械进口来源地,但国产替代对高端核心设备的挤压效应日益明显,"洋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降[6] 国产医疗器械崛起表现 - 2024年核磁共振国产化率达35.1%(提升2.6个百分点),320排640层CT在三级医院新增装机量占比显著提升,PET-CT国产品牌占市场增量30%并使检查费用降低25%[8] - 腔镜手术机器人国产化率44.4%,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超声设备国产化率62%(较2020年提升13.6个百分点)[8] - 医用直线加速器国产数量占比70%,7mm超声手术刀在集采中平均降幅超70%且效率提升40%,质子刀/重离子刀等大型设备已有成熟国产方案[8] 细分领域国产化进展 - 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9种医学检验设备国产品牌中标金额和数量占比均超50%,其中尿液分析仪国产化率超80%[9] - 高端检验设备如质谱仪国产中标金额/数量占比不足20%,PCR基因扩增仪国产中标金额占比29.84%[9] - 生化分析仪、基因测序分析仪等设备国产化率超过70%[9] 技术突破与创新优势 - 国产医疗设备迭代速度比进口快1-2年,如某品牌CT从128排升级至320排仅用2年(西门子需4年),超声手术刀口径迭代周期缩短至18个月[12] - 脑机接口技术已纳入中国医保体系,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等疾病;手术机器人领域首创五臂机器人、免气腹机器人等全球领先技术[13] - 国产新型心脏瓣膜实现微创介入置换,仅需股动脉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12]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规定公立医院国产医疗器械应用比例,监管部门为AI诊断等新兴领域开设快速审批通道[11] - 国产设备在设计上更贴近中国需求,如影像设备可多部位检查、加入中医体质辨识模块,并接入5G便于远程会诊[11] - 国内完整产业链和临床反馈机制支撑快速迭代,庞大市场需求推动创新升级,形成全球最大统一医疗器械市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