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执行与金融统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2.83万亿元,同比多增4.7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2.74万亿元(同比多增2796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同比多增4.32万亿元)[2] - 6月末M2同比增长8.3%(增速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4.6%(增速环比上升2.3个百分点)[2] - 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同比下降45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同比下降60个基点)[3] 信贷与社融结构分析 - 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24万亿元(同比多增1100亿元),新增社融4.2万亿元(同比多增9008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达8.9%[6][9] - 政府债券余额占社融存量20.6%(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社融主力;6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35万亿元(同比多增5000亿元)[7][9] - 企业中长贷结束同比少增,居民端短贷和中长贷均有小幅多增,票据融资冲量特征不明显[6]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5月推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12] - 截至5月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签约1.74万亿元,截至6月末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超150亿元[13] - 结构性工具将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主线,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原则[13] 物价与供需关系 - 6月CPI同比由降转涨0.1%,核心CPI同比上涨0.7%,PPI同比下降3.6%[19] - 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支持扩内需,以旧换新等政策持续显效,全国性生育补贴政策有望落地[18]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部分车企压缩账期至60天以内,光伏企业宣布减产[18]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半年成绩单,社融规模多增4.74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14 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