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调研报告 | 长三角地区碳酸锂产业专项调研报告
对冲研投·2025-07-15 20:58

调研背景 - 碳酸锂价格年内跌破6万元/吨,市场悲观心态较强,锂电产业链各环节面临挑战 [1] - 上游生产商遭遇成本倒挂困境,下游正极厂承受电池厂压价和同行内卷压力,贸易商利润空间受限 [1] - 调研目的为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锂电产业链企业运营状况、行业瓶颈及未来趋势 [1] 调研时间与地点 - 调研时间:2025年7月7日-7月11日 [2] - 调研地点:江、浙、沪、皖 [2] - 调研对象:碳酸锂消费、贸易、回收等企业 [2] 调研总结 - 上游生产商普遍面临成本倒挂,下游正极厂面临电池厂压价和同行内卷,贸易商期限结构走平 [3] - 调研企业普遍认为新能源行业是国家战略性行业,信心十足,不会轻易退出 [3] - 碳酸锂长期合理价格区间在5-6万元/吨,供应端未见矿山减产,需求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高限制增速,但看好储能市场 [4] 锂电池综合利用企业 - 回收企业原料采购困难,成本倒挂,开工率普遍降至20%以下,基本以代工为主 [6] - 原生锂过剩,辉石提锂成本与回收锂成本接近,市场暂时无需回收锂补充 [6] - 2028年后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预计回收将进入黄金期,国家整顿回收市场乱象有利于规模化企业 [6] 回收企业A - 公司拥有年产2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循环利用项目,回收提锂年产能达3万吨 [7] - 当前碳酸锂产能开工率仅约20%,主要因原料限制和成本倒挂 [8] - 黑粉价格在7500-8000元/吨,铜的价值占5500-6000元,公司主要对铜进行套期保值 [8] 回收企业B - 公司建设年产20万吨锂电池材料综合回收利用项目,镍钴回收率达98%以上 [9] - 新厂碳酸锂两条产线满产时月产量1800吨,目前开工率约50%,月产量800-1000吨 [9] 回收企业C - 公司规划2032年达到100万吨电池回收产能,市占率25%以上 [11] - 前端依托水泥窑减少能耗成本30%,后端"一步提锂法"节省总成本10%左右 [11] 正极材料生产企业 - 正极材料仍以磷酸铁锂为主要技术路线,三元占比较难继续下降 [12] - 钠电成本偏高,较难替代锂电,只能作为补充 [12] - 正极材料厂缺乏定价权,同业竞争压力最大,最需要风险管理工具 [12] 正极材料厂A - 公司规划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一期年产5万吨已于2023年6月投产 [13] - 储能订单占比超过60%,预计年底之前储能订单保持较高同比增速 [14] 正极材料厂B - 公司三元正极开工率2025年降至30-40%,订单虽有但下游压价严重,成本倒挂 [15] - 钠电是公司战略性发展方向,若碳酸锂价格在10万以上,钠电企业就能存活 [16] 锂矿、锂盐贸易商 - 国内锂矿贸易商在非洲收矿以津巴布韦和尼日利亚为主,尼日利亚资源禀赋好但政商环境不利 [18] - 锂盐贸易商因期限结构走平缺乏利润空间,基差不足以覆盖交仓成本 [18] 贸易企业A - 公司碳酸锂现货贸易量数百吨/月,报盘量近期达到5000吨/日 [19] - 澳洲个别矿山现金成本在6.5万以下,70%在6万以下,完全成本基本在7.5万以下 [20] 贸易企业B - 公司从尼日利亚进口原矿,每月1000-2000吨贸易量,2025年收矿难规模收缩 [21] - 尼日利亚锂矿资源条件较好,但矿山分散且政治环境限制企业发展 [21] 贸易企业C - 公司2024年碳酸锂贸易量达到4万吨,计划薄利多销扩大购销渠道 [23] 贸易企业D - 公司锂盐团队一个月5000吨左右贸易量,是全国最大的碳酸锂贸易商 [24] - 碳酸锂下半年依然承压,出清速度可能较为缓慢,明年下半年才有可能反转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