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四)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2025-07-16 10:21
财务造假案例解读 - 文章核心观点是通过典型案例解读财务造假行为,提高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识别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 X公司为实现IPO目的,通过虚构应收账款收回等方式进行财务造假 [3][4] - 造假手段包括外部借款、使用自有资金以及伪造银行单据,在会计期末冲减应收款项 [7] 财务造假具体操作 - 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X公司总会计师与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共同决定实施财务造假 [7] - 截至2013年6月30日,X公司虚减应收账款15,840万元,虚减其他应收款5,324万元 [9] - 少计提坏账准备313万元,虚增应付账款2,421万元 [9] - 虚减预付账款500万元,虚增货币资金21,232万元 [9] - 虚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8,638万元 [10] 案件处理结果 - 2015年7月,证监会因X公司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12] - 由于存在信息披露重大违法和涉嫌欺诈发行,公司股票被交易所暂停交易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