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的战略地位 - 稀土是15种镧系元素及钪、钇的总称,在军工、新能源、芯片制造和航空航天领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钐和钇用于导弹制导和战斗机雷达[1][7],钕和镨构成新能源汽车电机永磁材料[7],铈和镧用于半导体抛光及靶材制造[7][8] - 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68.5%(2024年27万吨),主导全球进口格局,其他国家自华进口占比达37.1%,远超东盟的18.0%[1][8] - 中国拥有从采选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全球唯一实现全链条覆盖,而美、澳等国仅具备开采能力,缺乏中游技术和产能[2][16] 海外对华"极高依赖"商品格局 - 2024年美国自华进口占比>90%的商品共98种(规模162.5亿美元),其中20种商品依赖度达100%(规模224.9万美元),集中在纺织服装、化学品和矿物金属[3][19] - 依赖类型分化:杂项制品、家电等属长期依赖型;化学品和矿物金属依赖度短期激增,后者从2022年0%升至2024年100%[3][24][25] - 完全依赖商品具备战略壁垒:如锂电池添加剂(磷酸酯、含镍电极材料)和原料药(格鲁米特)依赖中国产能和成本优势,他国难替代[33][34] 具备"类稀土"潜力的商品 - 12种化学品和金属商品(总进口额1.5亿美元)在新能源、芯片和军工领域作用突出:全氟辛烷磺酸锂用于电池和半导体蚀刻[40],未锻造钨用于军工穿甲材料[39][40] - 化学品全球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出口占比较2010年提升21.1pct,与欧盟差距仅1.2pct;美国自华化学品进口占比从2010年34.1%跃升至2024年95.4%(规模5亿美元)[42][49] - 印尼虽为"类稀土"最大出口国,但主要流向中国,反映产业链深度嵌套[42]
热点思考 | 出口视角:“战略资源”新线索(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2025-07-16 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