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线下严监管线上仍违规售卖!充电宝行业洗牌静待新国标出台
证券时报·2025-07-17 08:11

行业冲击与监管变化 - 充电宝行业经历"大地震",多个头部品牌3C认证被取消,行业龙头罗马仕宣布停工停产 [1][2] - 中国民航局禁止无3C标识充电宝上飞机,线下渠道严监管,华强北已无百元以下非3C认证产品 [2][3][4] - 线上平台仍存在30元低价充电宝违规销售,标注"3C认证"但实际容量虚标(1万毫安实际仅6000毫安) [6][7] 供应链与成本问题 - 充电宝核心成本来自电芯(占比60%以上),行业价格战导致供应商偷工减料或使用回收旧电芯 [10] - 头部品牌如罗马仕因采用低端电芯被称"鼓包王",电芯来源杂乱导致安全隐患 [10] - 行业普遍采用代工模式,无自建电芯产线因重资产投入高,终端品牌通过压榨供应链压缩成本 [11] 行业乱象与技术漏洞 - 电商平台监管存在漏洞,商家可能伪造3C认证或通过"8台订单"规避抽查 [7][8] - 低价充电宝物料成本至少60元,30元产品无法保证安全性,真锂研究显示优质1万毫安电芯成本超40元 [7] - 部分厂商省略安全部件(如2毛钱的温度过热保护装置)以降低成本 [13] 未来变局与新标准 - 新国标将增加针刺、挤压等测试要求,或推动半固态电池渗透率提升 [13][14] - 行业面临洗牌,扫地机器人品牌追觅科技、创维集团等新玩家计划入局 [13] - 新标准预计淘汰小作坊,利好合规厂商,促进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安全合规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