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经理请回答 | 对话王路遥:反内卷提速,光伏困境反转来了吗?
中泰证券资管·2025-07-18 15:00

光伏行业减产现状 - 光伏全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玻璃)产能利用率从去年二季度开始下降,四季度进一步下滑,今年基本维持在接近50%水平 [4] - 光伏玻璃因产线刚性供给,产能利用率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主要通过调节窑口流速或待点火控制 [4] - 减产是行业自律协会与企业协商的折中方案,应对供给过剩与需求增速放缓的供需错配 [4] 减产动因与行业盈利 - 上半年50%产能利用率已属低位,部分环节企业亏损至现金成本,全行业普遍亏损,硅料环节尤为严重 [5] - 二季度企业盈利与一季度接近,头部以外企业利润普遍为负,库存仍处高位 [5] - 工信部召集14家光伏企业座谈,反内卷背景下可能推动更激进减产,但具体程度尚不确定 [5] 减产对行业竞争与利润率影响 - 减产通过缓解供需矛盾直接改善产品价格,从而提升利润率,经济学原理表明价格过低核心源于供需失衡 [6] - 参考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案例:通过限制超产(如工作日从330天减至276天,产能打84折)实现长期合理价格与毛利率回升 [7][8] - 竞争烈度随减产持续进行将逐步下降,但需足够力度才能脱离底部区间 [6] 减产对上下游影响 - 上游涨价可能增加光伏电站成本,但当前需求瓶颈主要源于电价不确定性而非价格因素 [9] - 中国年新增装机300GW已属高速,海外需求对涨价敏感度较低,中国组件仍具竞争力 [10] - 电力市场化改革(如6月1日后新能源电价全面市场化)加剧电价波动,进一步抑制下游过快装机 [11][12] 减产实施方案与潜在问题 - 硅料环节或通过头部企业收购落后产能实现减产,前四五家企业满产即可满足行业需求 [13] - 收购资金可能来源于头部企业利润/现金池,或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并分享超额收益 [14] - 被收购产能虽停产但可减少现金流消耗,对落后企业属理性退出选择,但存在"钉子户"阻碍风险 [16] 技术升级与长期发展 - 短期企业仍会通过技术升级(如电池片环节)降低度电成本(LCOE)以维持生存 [19] - 长期需合理利润率保障研发投入,否则行业将陷入资本开支不足与技术停滞的恶性循环 [20] 市场预期与投资评估 - 近期光伏上涨持续性存疑,行业过剩存量消化难度高于煤炭,政策执行效果待观察 [21] - 投资需等待减产实质影响企业报表,并评估企业壁垒与成长性,当前不确定性较高 [22] 其他补充 - 抢装潮与电价市场化政策相关,6月1日前投产机组享受固定电价补偿机制,之后引入竞价模式导致需求前置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