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创始人开始收「尽调误工费」
36氪·2025-07-18 17:23

核心观点 - 一级市场出现"反向投资模式",创始人要求投资机构支付误工费或保证金后才允许尽调,以筛选有实力的机构并保护自身时间资源 [4][5] - 当前尽调泛滥现象严重,创业者需频繁配合机构调研,导致商业机密外泄风险增加且业务专注度下降 [7][8] - 优质项目稀缺导致机构"只看不投",热门赛道头部企业估值高企(如具身智能赛道头部估值超100亿,第二梯队达70亿)加剧两极分化 [12][13] - 创业者通过要求签TS、亮资等方式重构规则,但该模式仅适用于具备市场热度、业绩支撑或知名背书的优质项目(如Rewind ARR达70.7万美元) [16][17] - 投融双方需突破对立思维,资本与创业本质是双向选择过程 [18] 行业现状 - 创新药、新能源等政策利好赛道尽调需求激增,企业平均融资周期缩短至4个月,迫使采用"小步快跑"融资策略(出现天使++、A++++等特殊轮次) [8] - 小众领域企业需耗费大量时间向投资人进行行业科普,影响正常生产调度 [8] - 碳化硅龙头Wolfspeed(曾占全球62%市场份额)破产案例引发机构对泡沫项目的警惕,"不投好过投错"成为主流风控策略 [13] 行为模式转变 - 已有两家机构接受付费尽调模式,支付数千元费用进入程序 [4][5] - 线上路演效率低下(30位投资人仅提3-5个问题),优质项目开始拒绝非重量级机构的路演邀约 [14] - Rewind通过公开视频融资吸引1000家VC报价,最终获170份TS,最高估值超10亿美元 [16] 市场结构变化 - 资金高度集中于热门赛道头部项目,中腰部机构因估值过高被迫退出竞争(如机器人赛道明星项目被放弃) [12][13] - AI等早期赛道存在商业化验证难题,多数项目面临市场规模小、模式不成立等现实问题 [13] - LP对投资成功率要求提升,但早期项目存活率存疑(预测5年后AI明星项目存活率低)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