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抄底时刻?大宗商品三次历史大底模型5000字深度解析!
对冲研投·2025-07-18 20:02

系统性思维与目标思维 - 系统性思维需具备广度、逻辑完整性和闭环性,强调全盘考虑问题[3][8] - 目标思维聚焦深度,以单一目标为导向但易导致短期效果和反复[4][6] - 商品分析需结合系统性思维,兼顾宏观估值与产业驱动逻辑[9][10][11] 商品价格分析框架 - 商品价格由估值(利润表达)和驱动(供需分析)两部分组成[13] - 宏观预期通常影响远月估值,导致基差走弱与价格上涨并存的现象[14][15] - 近期甲醇、PP、PE等品种出现产业看空但期货走强的矛盾[20] 宏观与产业矛盾解决工具 - 库存周期用于解决宏观矛盾,2025年3月数据显示美国库存问题严重[22][27][29] - 基差率用于解决产业矛盾,2024年开发宏观商品基差率模型[24][26] - 2024年上半年预期宏观逻辑主导基差走弱,下半年预期基差走强[27][28] 行业基差数据动态 - 2025年3月化学制品基差率达87.1%,建筑材料68.9%,汽车零部件55.1%[32] - 石油天然气基差率从2024年6月的42%降至2025年3月的27.1%[32] - 机械制造基差率从2024年4月的61.1%降至2025年3月的30.1%[32] 产业研究深度案例 - 甲醇研究需跟踪伊朗港口装货船只、到港情况及下游MTO企业动态[34][35] - 每日监测甲醇纸货基差,7月下对09基差为35元,较前日下跌20元[39] - 研究需覆盖装置启停、内地竞拍成交等实时数据,建立完整产业链数据库[39] 大宗商品历史底部规律 - 三次历史底部(2008/2015/2020)均伴随工业利润率先上升和补库存启动[46][50][51][52] - 需求拉动是可持续上涨核心,如2023年新能源汽车带动橡胶牛市[55] - 储存性好的商品(有色、煤炭)通常率先见底,2015年有色板块领先2个月[68][77] 当前商品周期判断 - 2025年美国进入去库存周期,中国同步去库存,外需下降影响显著[57] - 尚未观测到类似历史底部的大规模需求拉动信号(房地产/出口)[79][85] - 成本推动型行情(如2021年煤炭暴涨)易形成V形顶部,缺乏持续性[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