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军黄仁勋12年后再同框,英伟达开启“中国生态2.0”战略
美股研究社·2025-07-18 20:55

英伟达与小米的战略合作背景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与小米CEO雷军时隔12年再次同台 两人上一次公开同台是2013年小米3发布会 当时黄仁勋力推Tegra芯片并自称"米粉" [1][2] - 2025年英伟达市值达4万亿美元 小米完成从手机厂商到智能汽车制造商的转型 并进军AI大模型领域 [4] - 双方领导人在战略思维和公司发展轨迹上高度相似 均完成从硬件厂商到生态构建者的转型 [21] 英伟达的中国市场战略 - 2025年黄仁勋三次访华 创下跨国科技CEO访华频率新高 凸显中国市场重要性 [4][5] - 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 英伟达2025年前两季度累计损失135亿美元收入 中国市场每年贡献171亿美元营收 是其全球第四大市场 [5] - 美国政府批准H20芯片对华出口许可 2025年4月H20芯片性能约为H100的15%-30% [5] - 发布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RTX Pro GPU 符合美国对华出口限制标准 [5] 英伟达的技术转型与生态布局 - 开放NVLink Fusion架构 支持第三方CPU和AI加速器集成 单链路带宽达900GB/s 是PCIe 5 0的7倍 [7] - 从硬件供应商转型为AI基础设施协议制定者 构建柔性生态护城河 [7] - 提出"AI工厂"战略 将传统数据中心重构为以AI计算为核心的"智能工厂" [11]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约30% 物流市场规模连续9年全球第一 为AI工厂战略提供场景优势 [12]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 将人形机器人定义为"下一个万亿美元产业" 中国是其商业化关键支点 [14] - 中国制造业成本仅为美国的65% 小米等企业提供机器人量产所需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14] - 英伟达开源Isaac GR00T平台解决算法仿真 中国企业如小米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占据优势 [14]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人形机器人列为颠覆性技术 北上广深出台补贴政策 [16] 双方合作的战略意义 - 英伟达需要小米等本土伙伴维持技术影响力 小米需要英伟达算力支持汽车智能化突围 [22] - 面对华为昇腾910B等本土芯片的竞争 与小米合作有助于英伟达平衡政治风险与商业利益 [22] - 对中国科技产业而言 保持与英伟达的合作有助于在自主可控的同时连接全球创新网络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