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 - 本周A股港股持续上涨,大盘股表现优于中小盘股,价值与成长风格均上涨 [1][3][4] - 消费、科技板块领涨,港股涨幅高于A股,科技股为港股主要驱动力 [5][6] - 恒生指数从2021年33484点跌至2022年14597点,最大跌幅56%,同期A股中证全指跌30% [16][17] 港股复苏驱动因素 - 美联储2023年9月进入降息周期,流动性改善利好人民币资产,类似2020-2021年牛市条件 [18] - 2023年起经济刺激政策加码,企业盈利拐点显现:科技、医药板块2024年一季度盈利同比大幅增长 [19][20] - 机构主导的港股市场对业绩敏感,盈利增长带动"估值提升+盈利上涨"双击行情 [20][21] 板块与指数分析 - 港股科技指数:成分股50只(恒生科技30只),涵盖医疗生物科技,近期医药上涨带动指数表现 [26][27] - 港股医药指数:恒生医疗保健包含创新药,波动性高于A股,受美元流动性和基本面双重影响 [29][30] - 估值状态:科技、医药板块已回归正常估值,自由现金流类和质量类仍存低估品种 [6][24] 数据与趋势 - 恒生指数当前市盈率13.31,市净率1.33,股息率3.18%;H股指数市盈率13.73,股息率2.91% [33] - 港股红利低波动指数市盈率8.26,股息率5%;恒生医疗保健市盈率33.69,生物科技板块34.75 [33] - 若2-3季度业绩持续增长,A股港股指数有望进一步上行 [22] 投资逻辑 - 市场规律显示"下跌创造机会,上涨积累风险",当前低估品种减少但仍存结构性机会 [8][9] - 港股历史表明,美元流动性收紧或基本面疲弱可能导致剧烈波动,需在低估区间布局 [30][31]
[7月18日]指数估值数据(市场继续上涨;港股科技、医药估值如何;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2025-07-18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