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众运动项目火“出圈”,激活体育消费大有可为
证券时报·2025-07-20 21:58

匹克球热度与体育消费趋势 - 匹克球融合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特性,因场地小、器材轻便、上手门槛低,具备"大爆"潜质,社交平台讨论热度高[1][4] - 某社交平台匹克球话题浏览量达1.4亿,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突破3.8亿次,天猫"6·18"期间匹克球装备销售涨幅超1100%[4] - 热度部分承接网球外溢需求,但从业者对其可持续性存疑,认为塑料球体验感较弱[4] 小众运动与大众运动的差异化角色 - 小众运动(如匹克球、攀岩)反映年轻群体精细化需求和个性化体验趋势,代表体育产业垂直赛道[4][5][6] - 大众运动(如足球、篮球)市场规模大且国际化基础强,体育教培领域规模优势明显,客单价低于小众项目[6][9] - 小众运动客单价高且带动关联消费显著,大众运动依赖参与人数形成规模效应[9] 社交媒体与体育消费新场景 - 社交媒体通过"出片""装备"等元素放大匹克球等小众项目热度,裂变传播助力商业模式创新(如直播带货)[8] - 小众运动社交属性强,参与动机与分享行为形成正向循环,入奥项目(如滑板、攀岩)发展潜力更大[8] 政策与赛事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 2023年多份政策文件聚焦体育消费,成熟地区体育服务消费占比达40%(上海、成都更高),教育培训和体育旅游支出上升[11] - 群众赛事比国际顶尖赛事更易与本地消费场景融合,投入产出比更优[12] 体育消费的核心驱动因素 - "有闲"比"有钱"更关键,落实休假制度可提升参与频次(如广场舞年人均消费500元但体量大、黏性高)[14] - 需通过全民健身政策、消费补贴及供给侧创新(新场景/产品)维持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