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市场发展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和商业化落地的元年,行业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首个爆发周期 [1] - 特斯拉Optimus设定2025年产5000台的目标,小鹏、小米、华为等车企也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更多实质性动作 [1]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21.58亿元,2030年达3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61% [9] - 2035年To B场景销量预计达75.5万台,市场规模约755亿元;To C场景销量预计达125.6万台,市场规模约628亿元 [9] 人形机器人动力电池挑战 - 苛刻的技术要求与经济账不平衡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挑战,包括能量密度、倍率、安全、宽温性和成本 [1][3] - 电池包通常集成在人形机器人胸腔,重量限制为5-6kg,能量密度需尽可能高以支持8小时劳动 [4] - 特斯拉Optimus电池容量2.3kWh,续航1.5-2小时,充电需0.5-1小时,长时间劳动场景需多台机器人轮换 [4] - 模块化供电系统探索中,电池需更高能量密度以实现紧凑灵活的布局 [4] - 倍率性要求稳定的放电能力,尤其在工业级搬运场景中 [5] - 宽温性需求尚未完全解决,寒冷环境影响续航 [5] - 电池成本敏感,特斯拉Optimus电池包成本2180元,占总成本0.5%,企业最多接受5000元/包 [5] 当前电池技术方案 - 人形机器人目前主要采用18/21系小圆柱电池,能量密度240-300Wh/kg,倍率性3-5C,兼顾安全与宽温性 [6] - 宇树机器人电池供应商为蔚蓝锂芯,沿用圆柱产品体系 [7] 电池企业布局与新技术 - 电池企业观望主因技术与需求错配、市场规模和成本约束,但部分企业已开始抢跑 [2] - 46系大圆柱、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成为卡位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契机 [2][10] - 半固态电池在无人机、eVTOL等市场已有落地,2024年末成本0.87元/Wh,预计2035年达0.3元/Wh水平 [10] - 欣旺达通过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路线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在GoMate项目中实现搭载 [10] - 蜂巢能源将"eVOLT+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业务重点,规划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量产 [11] -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Wh/kg,快充超3C,循环寿命超4000圈,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500Wh/kg [11] 电池需求预测 - 2025年机器人领域电池需求预计2GWh,2030年达100GWh [10]
人形机器人爆发,电池企业停止观望
高工锂电·2025-07-21 18:37